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9篇 |
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94篇 |
综合类 | 179篇 |
水路运输 | 247篇 |
铁路运输 | 454篇 |
综合运输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直线电机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独特的优势,该系统中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仍然是一个在不断探索和延伸的课题。广州地铁5号线直线电机轨道工程中首次采用我国自行研究生产的减振降噪扣件—G JⅢ型减振降噪扣件,即双层非线型减振降噪扣件,介绍G JⅢ型减振降噪扣件的施工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82.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7):60-65
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是大跨度桥梁的重要部件,为实现轨道的连续性和平顺性,需要具备滑动和支撑功能。对国内各种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各自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目的在于分析出国内自主研发的梁端伸缩装置需要改进的思路和方向。我国要实现铁路桥梁梁端伸缩装置完全自主化,需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同时提升自身的制造精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83.
王书卫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1):37-41,46
为了掌握钢轨扣件减振橡胶中阻尼的分布及其随振幅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对减振橡胶元件受压和受剪两种扣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钢轨扣件减振橡胶非线性弹性力和混合阻尼叠加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模型参数识别及结果检验。根据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计算各试验工况下的弹性变形能、阻尼耗能和结构损耗因子。分析发现:压缩和剪切两种扣件减振橡胶的阻尼参数随振幅和频率的变化规律相似,弹性变形能、阻尼耗能和结构损耗因子均随振幅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受频率的影响较小。相同工况下,压缩型扣件减振橡胶的结构损耗因子远大于剪切型扣件,说明压缩型扣件在发挥减振功能时,其耗能特性优于剪切型扣件,而隔振特性劣于剪切型扣件。因此,在钢轨扣件创新设计时,可以通过控制减振橡胶压-剪组合变形,来实现扣件隔振和衰减振动能量两功能的均衡发挥,将结构损耗因子作为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4.
以地铁隧道内常使用的DT VI2型扣件为研究对象,采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随机振动频域分析模型与有限元谱分析模型组合求解法,研究扣件胶垫阻尼的频变性对地铁隧道环境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量的扣件胶垫阻尼相比,随频率变化的扣件胶垫阻尼对地铁隧道环境低频振动影响很小,但会增大其分频最大振级,同时还会降低其分频最大振级以上频带内的振动水平,并且随着频率的持续提高,振动级的下降幅度也会越来越大;尽管可以通过单纯降低胶垫阻尼系数提高地铁隧道环境振动频域的预测精度,但难以保证对各频段振级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因此,如不考虑扣件胶垫阻尼的频变性,易低估地铁隧道环境振动的分频最大振级,同时会高估主频段以上的振动水平。 相似文献
85.
简要回顾了舰用装甲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不同防护等级所对应的装甲结构形式应有不同的设计理念。为了更加规范化和方便评价防护效果,通过数值仿真将破片统一为10g或26g破片模拟弹,并将防护等级表示为均质钢板厚度,新的防护等级标准的概念更清晰、更简捷。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某型深弹模型的风洞测力试验,给出了攻角在0°~90°范围内深弹阻力、升力及俯仰力矩系数随攻角变化的试验曲线。着重分析了深弹大攻角下的阻力、升力及俯仰力矩特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了深弹空间流体动力特性研究,并给出了相关的拟合公式。探讨了雷诺数对深弹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模型重复性试验验证了试验精度问题。试验结果可以作为弹道及控制系统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从分析国外舰艇鱼雷防御技术入手,提出硬杀伤方式将成为反鱼雷作战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了火箭深弹硬杀伤拦截鱼雷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