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1篇
  免费   57篇
公路运输   622篇
综合类   290篇
水路运输   1240篇
铁路运输   327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王旭  回春  王豫 《专用汽车》2022,(11):71-74
提出了一种基于Python自动化批量生成载荷曲线文档的方法,用来代替原有人工方式,使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也使错误率大大降低,从而实现检测机构对该项目的检验检测和报告出具过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92.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铁道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为了确保安全,有必要将走行装置的重要部件--转向架构架的载荷条件、强度、结构等的设计通用条件标准化,作为《铁道车辆用转向架构架--设计通则》列入JIS标准,为此制定了本标准.  相似文献   
93.
以铝板自冲铆接接头为研究对象,全面考虑板材厚度、铆接顺序、铆钉长度、铆钉直径和烘烤硬化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获得拉剪工况下的失效载荷和失效模式。首先分析比对锁切量与失效载荷,发现锁切量对铆点的失效载荷起到决定性作用,锁切量越大,失效载荷越大,随后以此为基础,全面解释了各影响因素对铆钉性能的影响,包括:锁切量一定时,失效载荷并不会随着下板厚度增加或铆钉长度的增加而变大;薄板与厚板铆接可以获得更大的失效载荷;可选择较大直径的铆钉,以获得更大的失效载荷;烘烤硬化对铆点的失效载荷无影响等,最后分析实际获得的多种接头失效模式,发现当2种存在明显厚度差别的铝板铆接接头拉剪失效时,失效均发生于薄板一侧,薄板与厚板间的强度和厚度差异对失效模式起了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对于铝覆盖件铆点设计、碰撞CAE仿真和实车碰撞后的铆点失效模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
机动车产品法规认证包括工信部公告、生态环境部信息公开、认监委强制性产品认证、交通部道路运输车辆达标公告.据此,注册登记车辆应随车配发合格证、车辆一致性证书、环保随车清单,营运车辆还应具有车辆营运证.  相似文献   
95.
在山路和平路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国V柴油车的实际道路行驶排放(RDE)试验.采集车速、海拔、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数量(PN)排放浓度等数据,分析了道路坡度、车辆载荷与输出功率对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测试柴油车辆,在平均坡度约6%山路行驶时Nox排放因子高于平路20%以上,PN低于平路20%以上.道路坡度自0增大到...  相似文献   
96.
97.
文章以某横置P2 DCT混动系统为基础,应用ASESim和Simulink建立整车、混动系统及控制模块仿真模型,用于仿真计算变速箱和电机等关键动力系统载荷谱,以在项目前期校核传动系统可靠性。通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此仿真模型功能正常,可用于P2 DCT混动系统项目前期动力传动系统载荷谱计算,从而缩短项目开发周期,提高开发效率,节约项目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98.
99.
飞行器磁流变自适应半主动冲击缓冲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飞行器着陆缓冲系统刚度和阻尼不可调节的问题,设计了磁流变变阻尼器件和磁流变弹性体变刚度单元并联的半主动控制缓冲器,建立了变刚度变阻尼控制模型,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磁流变自适应变刚度变阻尼控制策略.飞行器着陆过程缓冲控制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自适应变刚度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技术后,飞行器受到的冲击能量在整个时间历程的分布更为合理,最大冲击载荷下降17%左右.  相似文献   
100.
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双曲线方法,该方法是用平行于沉降轴的渐近线来判定极限承载力;提出了采用双曲线上曲率最大点来判定极限承载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曲率最大点判定极限承载力得到的Qu是传统的以渐近线判定得到的Qult作折减所得,曲线越平坦折减越多;在极限承载力随拟合采用荷载级数的规律方面,最大曲率点法与传统方法一致,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均随着采用级数的增多逐步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