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47篇
公路运输   888篇
综合类   512篇
水路运输   502篇
铁路运输   303篇
综合运输   4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介绍深汕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设计和施工,阐述了高速公路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检办法,提出在深厚淤泥层上修建高速公路在设计上要合理确定的主要参数,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置换率和加固深度达到适应高速公路沉降过渡要求,解决桥头路段“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12.
F_7断层挤压性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属于高地应力软岩断层带,在施工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通过对软岩断层带的岩性分析研究,详细介绍控制软岩断层带大变形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虑系缆墩平台和系缆墩基础之间的相互作用,文章利用三维弹性有限元法和三级别架有限元法计算系缆基础中各个桩的轴力分配。根据桩的极限承载力来计算桩的入士深度。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说明它们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代声庆 《中国水运》2010,(10):211-212
文中结合安徽合淮阜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合同文件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特点,严格按照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对SMA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检验及分析,重点对SMA玛蹄脂混凝土抗滑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级配规律,探讨SMA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10Д100型柴油机的经济性,在其喷油嘴上设置了容积挤压式喷嘴头,出油阀采用了一种新的弹簧。其结果使燃油消耗量平均每月降低6.67%,每台机车节油5924kg。还由于曲轴的转速降低了10%,所以各运动件的磨损程度也有了降低。  相似文献   
16.
潜艇定深运动仿人智能综合自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潜艇定深运动过程中存在非线性、时变参数、复杂干扰的特点,在潜艇深度垂直面运动方程的基础上运用仿人智能(HSIC)、PID综合控制潜艇深度,建立深度控制的相关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HSIC-PID控制器不仅能较好的实现深度保持,对舵机的损耗也比传统的PID控制小,并且比PID控制具有更好的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7.
黄彬 《水运工程》2006,(6):77-80
通过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0#、11#泊位煤堆场高能量强夯加固地基试验分析,证明高能量强夯法用于沿海厚填石(土)场地进行地基处理效果明显、工艺简单、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苏州某污水处理厂现状规模4万m3/d,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随着苏州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要求辖区内污水处理厂自2021年1月1日起出水标准按照"苏州特别排放限制"执行.工程难点在于TP的稳定达标(<0.3 mg/L),且施工工期短、用地紧张.通过比选,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作为TP深度处理工艺,并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和核心设计参数,以及投运以来的进出水数据及成本分析.结果表明,TP出水值可以稳定达到0.3 mg/L以下,总水头损失可控制在0.7 m以内,直接运行成本0.076元/m3.采用一体化装置,可实现快速启动、运行.相关经验可供施工周期短、水质要求高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行人轨迹预测具有复杂、拥挤的场景和社会交互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对行人与车辆、行人与其他行人的交互进行建模,提出一种基于人-车交互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VP-LSTM)。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行人与行人的交互、行人与车辆的交互,更适用于复杂的交通场景。所构建的VP-LSTM包括3个输入,以行人的方向和速度作为历史轨迹序列输入,行人与行人的相对位置作为人-人交互信息输入,行人与车辆的相对位置作为人-车交互信息输入。该方法首先设计扇形人-人交互邻域和圆形人-车交互邻域来准确捕捉对被预测行人有相互作用的行人和车辆;其次建立3种不同的LSTM编码层来编码历史行人轨迹序列、人-人、人-车社交信息;然后定义人-人、人-车交互的防碰撞函数和方向注意力函数作为人-车、人-人社交信息的权重,进一步提高社会信息的精度;再将人-人、人-车交互信息输入到注意力模块中筛选出对行人影响大的社会信息;最后将筛选后的社会信息与行人历史轨迹序列一起输入到LSTM神经网络中进行行人轨迹预测,并在构建的DUT人-车交互数据集上验证提出的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出交通场景中,人-车交互行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提高了智能驾驶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