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232篇
公路运输   992篇
综合类   428篇
水路运输   305篇
铁路运输   773篇
综合运输   19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1.
砂桩法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逐步在国内加固海洋接岸地基基础工程中得到应用.介绍软黏土地基中挤密砂桩加固的设计计算方法及部分工程实例,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设计计算方面的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812.
预制基坑支护桩因其线形密排,桩间距较小,沉桩挤土效应比较严重,对基坑外的建(构)筑物和基坑内的桩基础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多层土体中密排支护桩沉桩挤土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得出挤土过程中土体的应力与应变、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的变化规律;即水平位移随距桩心的距离加大而急剧衰减,在距排桩轴心两侧5~8倍桩径范围内,土体水平位移衰减较快;在沉桩过程中,地表土体的隆起量受桩入土深度的影响小于桩尖和桩中部土体隆起量变化,桩周附近地表水平挤土位移最大值约0.8m左右,地表竖向挤土位移均值也在0.5m左右.所得结论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813.
结合曹妃甸煤码头续建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介绍强夯法、高真空击密法、堆载预压+高真空击密法、高真空置换击密法等地基处理的工艺和加固效果,并对几种地基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不同地质情况、土层分布的吹填土进行不同的地基处理加固后,地基承载力显著提高,满足了场地建设的需要,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14.
在市政工程中,超浅层顶管作为一种非开挖的施工技术,具有保护环境和不中断交通、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等优点。通过有限元模拟超浅层顶管穿越路基时引起路基地层的变化情况,得出了超浅层顶管施工对浅埋覆盖路基土层移动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815.
尹剑 《山西交通科技》2013,(3):89-90,99
以广西六寨至河池高速公路瑶寨隧道左线ZK47+067处突水突泥地表沉陷及处理为例,介绍了在砂性土质条件下隧道出现塌方、冒顶、突水突泥事故的主要处理措施,并结合工程地质实际对普遍采用的管棚法进行一定改进,使其在砂性土质条件下能够满足加固围岩的需要,最终保证顺利通过软弱松散塌体。  相似文献   
816.
针对破碎地层及岩溶发育地区桥梁桩基成孔中遇到漏浆塌孔问题,通过钻孔注浆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功效,确保了桩基质量,对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17.
随着中西部经济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基本上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穿过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技术指标及地形条件限制,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深路堑边坡。笔者通过对山西省近年来高速公路设计中遇到的黄土边坡的类型组合及采用的防护形式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了工程中经常遇到的5种黄土边坡地层组合形式,分别对黄土边坡的坡面破坏与坡体破坏两种破坏模式进行阐述。并从坡面防护与坡体防护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提出边坡防护应依据黄土边坡的地层组合,结合边坡的破坏模式,按照"建绿色通道,走环保之路"的设计理念,选择经济、合理、美观、实用的边坡防护形式。  相似文献   
818.
为探明砂土地层盾构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以Chambon和Corté开展的模型试验为基础,采用三维离散元方法研究了隧道埋深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从细观角度解释了开挖面失稳机理.离散元模型引入了三维柔性应力边界,将模型试验中空气或流体压力对掌子面的支撑效应抽象为作用在掌子面颗粒上的指定支护压力,逐步减少该压力,结合地层变形精确得到极限支护压力.通过删除进入隧道轮廓内的砂土颗粒模拟盾构开挖,以考虑该施工力学行为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之比小于等于1.0时,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加,此后趋于稳定,砂土地层中极限支护压力比随埋深增加而减少,地表沉降突增点对应的支护压力小于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失稳区直接发展到地表,工程中应同时关注地表沉降与仓内支护压力以保证开挖面稳定;隧道埋深与隧道直径之比大于等于2.0时拱顶上方形成了稳定的塌落拱,延伸高度分别约为0.7D(隧道直径)~1.3D与0.9D~2.3D.   相似文献   
819.
沉积层面力学特性是探究砂岩泥岩互层岩质边坡变形及稳定的重要因素。以室内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接触面与薄层单元模拟层面剪切特性,对比了两者应力应变曲线特点,分析了开挖条件下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层间应力分布。结果表明,接触面模拟砂岩泥岩界面特性时,其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符合双曲线特征,呈应变软化现象,存在明显残余强度。薄层单元模拟层面剪切力学特性时存在初期应力剧增现象,模拟结果与试验值存在一定程度离散性。接触面与薄层单元均能模拟砂岩泥岩界面剪切应力应变特性。顺层岩质边坡开挖时难以控制接触面法开挖过程模型计算收敛程度,薄层单元方式更能有利于模拟开挖作用下其层面剪应力分布(即剪切错动效应)。  相似文献   
820.
高硬度耐热搪瓷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制备高硬度耐腐蚀搪瓷层的方法和提高搪瓷层硬度与耐腐蚀性的措施,在对钢板进行脱碳和酸洗预处理的前提下,采用一次涂搪法制备搪瓷.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搪瓷层与基板结合界面处的显微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搪瓷层的相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试晶化处理前后搪瓷层的硬度,考察晶化处理对搪瓷层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提高,搪瓷层与基板的结合性增强;瓷的最佳烧结工艺是在970℃烧结5 min.根据XRD分析结果可知,搪瓷层通过在920 ℃保温14 min的晶化处理后出现NaAlSiO4和NaAlSi2O6相.在970 ℃烧结5 min的搪瓷具有优异的性能,其硬度为7.30 GPa高于一般搪瓷的硬度;耐热温度为700 ℃是化工部规定的搪瓷耐热温度的2倍;同时其热震温度为500℃是搪瓷化工设备标准规定耐温急变温度的2倍;耐酸等级为A级,耐碱质量损耗为1.793 mg/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