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0篇
  免费   892篇
公路运输   4628篇
综合类   3268篇
水路运输   3573篇
铁路运输   2310篇
综合运输   423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385篇
  2021年   420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97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75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58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为例,采用PBA(洞桩)法暗挖施工,通过FLAC软件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车站施工诱发的地表沉降与边桩变形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对称分布,地表沉降变化的主要影响区域在距车站中线20 m的范围内,最终地表沉降最大值为50.45 mm;车站整体施工中,地表沉降累计变化速率呈现先增加后平缓、再增加最后平缓的现象;②边桩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6.89mm,位于边桩中上部位置,越接近桩底,边桩水平位移越小;③边桩主要承受轴向压力,应力值随时间经历了"平缓、加速,再平缓、加速增加"的过程;背土侧轴向钢筋为受拉状态,仅在桩底偶尔会出现受压情况;迎土侧、中性面轴向钢筋为受压状态.FLAC软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钢管桩在竖向压力作用下的承载特性、变形规律及各土层摩阻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基于码头工程的钢管桩静载试验,得到了入土深度不同的两根钢管桩在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轴力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入土范围的钢管桩,轴力呈现出均匀、缓慢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实测的轴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埋深土层的侧摩阻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曾敏  王开民 《公路》2006,(1):16-20
厦门纳潮口大桥主桥墩为18根桩径为2.0 m的钻孔桩,桩长70余m,最多时穿过10层孤石,钻孔过程中受潮汐影响,文中介绍在复杂地质和条件下,海上钻孔桩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高桩码头沉桩施工测量定位及其放样角度常用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放样角度计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世宝 《交通与社会》2002,(9):32-32,35
结合广西洛维大桥钻孔成孔施工情况,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在岩溶地区成孔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扼要地介绍了大直径空心桩的成孔、空心桩节的预制、安装和压浆成桩等施工工艺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可供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高速公路体土地基桥头跳车的普遍现象,提出了软基路段桥台桩不卸载施工工艺,节省了施工费用,缩短了施工时间,相对地延长了桥台台后等超载预压时间,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是很普遍的现象.参考公路界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早期破坏的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并从材料、设计和施工三个方面给出了解决早期破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