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262篇
综合类   111篇
水路运输   186篇
铁路运输   252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随着我国高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新建高速铁路引入既有高铁车站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当新线引入某些既有车站时会出现到发线有效长不足的问题。以新建杭衢高铁引入既有沪昆客专江山站为例,对站场改造引起到发线有效长不足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提出站台接长和虚拟数据结合防护区段2种解决方案,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2.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833.
为解决城市桥梁常规支架法施工工期长、文明施工差、安全风险高、占路时间长、对周边交通环境影响大等难题,以莫干山路提升改造(石祥路—绕城北线104国道收费站)工程预制拼装桥梁施工为实例,采用构件标准化预制、多轮18轴液压均衡平板车运输、机械化集中吊装、精细化快速施工、预制立柱快速精确安装、双立柱一体化盖梁精确定位、超长超重盖梁快速安装、长大多节段盖梁预制及干接精确安装、套筒灌浆质量保证等方法,解决了城市繁忙道路桥梁施工难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可为类似城市桥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4.
文章基于甬舟高速复线和甬舟铁路工程背景, 针对公路孙家湾 1 号隧道与铁路牛皮岭下隧道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并得出了公路铁路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  相似文献   
835.
针对当前铁路车务段调度室存在的调度管理薄弱、生产作业组织指挥缺少信息化手段等问题,基于C/S架构研发了车务段集中模式下的调度室生产指挥系统。以技术作业图表为核心,根据铁路局集团公司调度所下达的日班计划,辅助调度人员编制阶段计划,对车务段管辖范围内货运车站的股道、调车机车等资源集中安排,并对运转、货运等作业集中调度。通过作业进度报点反馈、现车信息实时上传、站存车自动推算、作业指标实时统计、交接班统计分析等功能,实时向铁路局调度所上传站存车、调车机车状态和作业进度等信息,为制定后续日班计划提供支撑。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促进车务段生产指挥的信息化发展,提高车务段生产指挥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36.
分析现有船舶地台架型式的不足,结合实船特点和常用材料,研发卡扣附件,开发卡接型结构船舶地台架,并可实现卡扣式花纹钢板的制作与安装。新型结构具有标准化、单元化和实施方便等优点,但后续应根据市场发展优化其选材和型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837.
唐太师  赵桂菊  邱睿 《汽车电器》2023,(9):14-15+18
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融合、传感技术和通信技术集中运用的推动下,信息通信和汽车行业的融合成为必然之举,汽车产业或在不久之后迎来跨时代的改革,而软件与功能之间的连接需要线束来实现。本文主要阐述线束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从汽车自动驾驶线束的工作原理、布置组成、材质选择以及压接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线束品质,以便能在未来汽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38.
依托福州滨海快线火车站基坑工程,制定两套近接运营线超长深基坑的分坑施工方案,采用FLAC3D软件对分坑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关注围护结构与近接运营线的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两套分坑施工方案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均呈上部小、中部大的“鼓包”状;两套分坑施工方案的运营线水平位移分布规律也大致相同,一期开挖使运营线呈现出4处“局部凸出”形态,二期开挖则使其水平位移整体增大。  相似文献   
839.
本文以某新建高铁隧道垂直上穿既有公路隧道为依托, 采用LS-DYNA 程序建立近接隧道爆破施工模型, 研究新建隧道不同爆破面位置下既有隧道振动响应特征及振速分布规律, 同时结合计算结果和安全振速分区标准探明既有隧道爆破振速的敏感部位及影响范围, 并根据现场爆破振速监测结果, 判断既有隧道结构安全状态。研究表明: (1) 新建隧道推进过程中, 共有69m 处于既有公路隧道影响区, 其中强影响区及以上占82. 75%, 施工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减震措施, 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 既有隧道拱顶、拱肩部位振速较大, 且既有隧道两线距爆破中心面纵向15m 范围内振动响应敏感, 是实际施工中重点监测的范围; (3) 实际监测结果显示, 既有隧道二次衬砌振速最大值为2. 53cm/ s, 基本满足安全振速分区标准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40.
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流系统不平衡电流和大地回流的入地通道.接地极线路遭遇雷击时,入地电流会在招弧角间隙形成稳定电弧,由于直流电流不存在周期性过零点,直流电弧很难熄灭,进而破坏线路绝缘,严重威胁直流输电系统安全.针对接地极线路招弧角处于野外开放空间、电弧运动受多场耦合影响的特点,建立了招弧角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二维仿真模型,研究气流速度、方向以及招弧角结构对直流电弧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招弧角电极电弧主要受电磁力作用沿电极扩张方向运动,通过吹弧和拉伸,降低电弧温度,提高电弧电压,使电弧更利于熄灭;气流环境对电弧动态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方向风速有利于电弧的吹离和疏导;同等风速下,水平方向气流吹弧效果更显著;电极样式对电弧的拉伸有重要影响,同等间隙距离下,双羊角电极对电弧的拉伸作用比单羊角电极更强;在入地电流持续注入的情况下,电弧易重燃,且难以彻底熄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