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3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高速弓网关系是客运专线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介绍影响高速弓网关系的几个因素及世界各国对弓网相互作用的评价标准,运用欧盟标准中以动态弓网接触力及标准偏差为主要评判指标的评价体系,对武广客运专线联调联试中弓网检测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武广客运专线弓网关系能够保证最高速度350 km/h安全运行,以动态弓网接触力及标准偏差为主要评判指标的弓网评价体系对弓网关系的评判是合适的,并建议以此为基础优化我国弓网评价体系以及提出了保证弓网关系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22.
对北京地铁14号线弓网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介绍了弓网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测试数据,对接触力分布、接触力最值、弓头振动加速度、受电弓与接触网燃弧现象、定位点处接触网的高度和拉出值等测试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列车在加速区段和通过锚段关节、线岔、分段绝缘器及刚柔过渡区域时,弓头振动加速度变大,接触力突变,局部线路弓头振动加速度有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弓网接触力测量方法及评价标准,分析了4种典型弓网接触力缺陷的形态、频次、波长3个特征。通过选择和构建4种小波,采用小波相似性系数进行缺陷诊断,可有效诊断产生弓网接触力缺陷的原因,为接触网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弓网系统广义动态建模方法,并对弓网模型进行辨识及仿真研究。首先对离散化后的弓网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进行分析,构建ARX Hammerstein弓网系统模型,然后根据LSSVM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最后利用弓网实际检测数据对该弓网模型进行弓网接触力的建模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LSSVM-ARX Hammerstein弓网模型可以有效地逼近弓网系统接触力的动态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用于弓网系统广义动态建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为提高弓网系统设计效率和系统固有可靠性,需开展弓网系统方案设计方法研究。具体方法为:根据弓网系统设计目标、弓网动态性能评价依据和接触网技术参数的设计步骤及依据,筛选接触网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弓网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和技术经济性比较,确定最终的弓网系统设计方案。应用本设计方法,设计满足SSS400+和CX-GI型两种双弓运行速度为380 km/h的弓网系统建议方案。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和工程应用,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弓网系统方案通用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6.
27.
接触导线和受电弓间接触力的精密测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探讨一种计算轮轨之间接触力(蠕滑力)的又快又较准确的实用工程方法。以三维滚动接触理论为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实际,采用与De Pater的一阶理论相适应的闱线性蠕滑力的计算公式,以二维插值查表法确定连接触力(蠕滑力),该法对于赤北法向接触力和卡尔克切向接触力均可使用,以此法为基础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比Kalker的FASTSIM程序还要快5倍左右且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给出的实例结果与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29.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50 km/h高速铁路的成套技术体系,但该技术体系对400 km/h高速铁路的适用性需要重新评估.在高速铁路中,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是列车的唯一供能系统,也是决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无400 km/h线路开通运行,其理论研究需在充分总结350 km/h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本文...  相似文献   
30.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是高速铁路中最常用的对接触线进行终端锚固的零部件。通过建立包含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本体、楔子及接触线的完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高速铁路常用的3种终端锚固线夹结构设计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工作荷载(33 k N)下,A型楔子需要较长的位移(1.12 mm)产生足够的锚固力,且楔子的位移更为集中在楔子细端部,同时A型楔子内表面所受到的压力最大;B型楔子对接触线表面产生的压力高于其他两种类型,达到了293N;C型楔子的锚固位移量、楔子内表面压力和接触线表面压力均小于A型和B型,而在接触线表面产生的切向力(135 N)最大。C型楔子型式在同等接触线工作荷载下,不易造成楔子或接触线的断裂失效,是更为合理的终端锚固线夹设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