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06篇 |
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30篇 |
综合类 | 3851篇 |
水路运输 | 2250篇 |
铁路运输 | 1974篇 |
综合运输 | 9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6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316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114篇 |
2017年 | 162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513篇 |
2013年 | 453篇 |
2012年 | 691篇 |
2011年 | 796篇 |
2010年 | 772篇 |
2009年 | 851篇 |
2008年 | 777篇 |
2007年 | 671篇 |
2006年 | 746篇 |
2005年 | 590篇 |
2004年 | 821篇 |
2003年 | 462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263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126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11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5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论述交通衔接作为地铁出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地铁客流吸引力和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转效率,在规划工作中备受关注.基于北京近些年多条地铁线路的衔接规划实践,提出“面-线-点”系统的衔接规划方法体系;结合北京的城市用地布局和交通出行特点,得出操作性较强的衔接设施的设置原则;同时,针对当前交通衔接发展的新需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2.
173.
从中国特大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出发,围绕城市交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新的交通模型所需要具备的分析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入数据密集型研究的概念,讨论了模型在分析流程中的应用位置,提出了四个层次的模型技术框架结构,并在实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待克服的主要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74.
为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满足居民和游客双重出行需求,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从管理体制、规划方案、规划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三亚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旅游主导性和服务水平低的现状特征.针对旅游交通主导的特点,规划引入当量人口的概念,提出将旅游人口折算成当量城市人口.然后,充分考虑旅游人口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系统带来的额外负荷,提出“票运分离、游运整合、运力整合、站运分离、网络整合”的规划对策及相应的管理体制.同时,还提出了旅游集散中心、枢纽和场站、公交线网等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5.
为构建高科技园区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分析高科技园区特征以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必要性入手,归纳总结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提出规划、设计、管理不同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北扩区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管理中落实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先的途径.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需求特征、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关系角度详细阐述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和节点规划方案.同时,探讨如何在设计和管理阶段落实规划中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理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6.
近年来,以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BOD开发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和城市纷纷采取措施建设城市慢行交通体系,以缓解小汽车带来的交通压力.以杭州为例,阐述了以公共交通为骨架、自行车交通为主导的慢行交通体系构建理论,分析了该体系在杭州实施的现状与成功经验,同时指出现存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7.
178.
珠三角地区高度城镇化以及地区一体化使该区域城市发展呈现集群化、连绵化的特点,也使跨界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并有城市化交通发展趋势。简要梳理近年来珠三角地区跨界道路发展历程和工作措施,并分析了珠三角跨界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珠三角跨界道路交通改善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9.
为探索如何有效合理地选择停车换乘设施,提出了一种服务于停车换乘者停车行为的系统优化平衡模型.本文选取停车场的可用性为影响出行者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总停车阻抗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系统优化平衡模型,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证明该模型较为简捷. 相似文献
180.
本书在对城市地表灾害等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建筑结构、桥梁、公路、铁路、地铁、管线等城镇生命线工程灾害进行了归类和介绍。围绕现代城市灾后的主要特征,对灾后应急救援及恢复重建中的主要问题、完善防灾应急体制与减轻城市灾害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在总结现代城市灾害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的脆弱性。从减灾管理体系、防灾规划、国家防灾的立法和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角度指出了城市减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