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7篇
  免费   52篇
公路运输   185篇
综合类   252篇
水路运输   53篇
铁路运输   3214篇
综合运输   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试验分析了中低速磁浮交通试验线车岔耦合振动特性。通过采用增加台车、沙袋、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等方式进行了多次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台车和沙袋相结合的方式或采用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都能有效地抑制车岔的耦合振动。为得到稳定的阻尼减振效果,在道岔主动梁上采用多组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作为工程化应用的吸能装置,成功解决了车岔耦合振动问题,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的工程化应用和推广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3.
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5线制道岔电路模拟试验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道岔室内模拟试验新电路,它适用于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正线S700K电动转辙机或ZYJ7电液转辙机5线制道岔电路的模拟试验,能够全面试验道岔室内动作和表示电路,克服了以往道岔电路试验不彻底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4.
提速道岔控制电路在客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提速道岔在客运专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之配套的提速道岔控制电路在满足道岔启动电路的各项技术条件的同时,也对其可靠性、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多牵引点转辙机的启动时序及其动作一致性等控制电路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为保证提速道岔的可靠运用,在设计方案上对提速道岔启动电路进行了时序控制,减少同时转换提速道岔的转辙机数量,使道岔转辙机转换电流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各信号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6.
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 《中国铁路》2010,(8):18-21
RD1型电加热道岔融雪系统由远程控制中心、车站控制终端、融雪控制柜和加热装置4部分组成。该系统具有远程监视、远程控制、故障报警、数据管理等主要功能,通过对人身和轨道电路的安全保障设计与节能设计,提高系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7.
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鸟龙泉车站的18号道岔是全线铺设的第一组高速无砟道岔,其铺设施工中的经验对于全线长枕埋入式无砟道岔的铺设具有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乌龙泉车站无砟道岔铺设前的运输、组装和精调施工,对混凝土浇筑之前道岔几何尺寸的评估、混凝土浇筑、道岔内接头焊接及铺设完成后各部位的检测进行了说明并做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8.
铁路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既有道岔动态轨距优化技术,建立了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既有动态轨距优化方案道岔与传统道岔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优化方案可以改善岔区轮轨接触关系,保持车辆正弦曲线的运行轨迹;但部分动力响应幅值还有些偏大,考虑对即有优化方案参数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等参数,设计了5种新的优化方案并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对比,确定出了最佳方案.再对最新优化方案与既有优化方案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缩减加宽区长度对提高车辆直逆向通过能力、减少尖轨受力是有利的;改变轨距加宽区长度、加宽最大值对侧逆向过岔而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为给客运专线道岔过渡段刚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参考,在分析高速铁路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高速车辆—过渡段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和求解方法,分析了刚度差、行车方向和速度等因素对高速道岔与区间过渡段的动力响应影响。结果表明:过渡段刚度差在30 kN/mm内,动车组和轨道的动力响应随刚度差的增大而大幅加剧;动车组从低刚度向高刚度运行时的动力响应较反向运行更为剧烈;各项动力响应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0.
为了进一步研究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的特点,通过建立模型,利用现场实测数据,计算了道岔直侧股、道床捣固前后、岔区与区间线路的道床纵向阻力.计算得到12号道岔钢轨升温50℃时各部分的受力和变形结果.分析表明:直侧股道床纵向阻力相差越大,直曲基本轨处限位器作用力大小相差越大;道床捣固不密实引起的道床纵向阻力减小,会显著增大道岔各部分受力和变形;岔区道床纵向阻力的变化,相比区间线路道床纵向阻力的变化,对无缝道岔受力及变形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