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2篇
  免费   186篇
公路运输   2277篇
综合类   1633篇
水路运输   686篇
铁路运输   766篇
综合运输   23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3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热浸镀锌不可避免地会使镀层全面附着在镀件表面.但为保证销轴或轴承安装达到零件的设计要求,支座在热浸镀锌中精加工部位必须获得无镀锌层表面。为此.我们研制出覆盖剂Ⅰ,并通过涂抹于加工部位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无镀层精加工部位,但镀后残渣清理有困难.覆盖剂Ⅰ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2.
张松鹤  张全 《造船技术》1993,(10):23-26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主机横向支撑装置中缺少计算,以致不利主机正常运行的现状,从实用出发,在合理分析主机横向受力和横向力矩的基础上,推荐了一套实用的主机横向支撑主要构件的受力计算公式,可供船舶设计和船舶制造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3.
本文提出杭州分局铁路货场内所用的GD79型8吨电动轨道起重机所采用的针齿式回转支承的使用状态,表明了对其重新选型的必要性,对其进行了选型计算介绍了投入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44.
45.
46.
就地热再生施工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地热再生工艺包括如下工序 :加热软化现有沥青铺层 ;将加热后的铺层耙松到 30~ 6 0 mm深度 ;将耙松下的材料进行复拌再生 ;再生材料的摊铺及压实。上述工序由热再生机组的各工作装置一次性 ,同时连续地完成包括加热、耙松、沥青再生剂的加入、新混合料的添加、新旧材料的拌和、整平、摊铺及预压实。1 设备1.1 再生设备用于加热、复拌及重铺的设备是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自行式机械 ,在将现有铺层加热到所需深度时 ,至少有 75 0 m2 / h的工作能力。该设备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一台配备多组加热元件的预加热机 ,它在将热能辐射到磨耗层…  相似文献   
47.
10 7国道深圳市宝成段长 4 .6 7km ,原水泥砼路面使用已有十多年 ,采用在旧水泥砼路面上加铺SMA罩面层的大修整治方案。表层为厚 4cm的SMA - 13Ⅱ ,下层为厚 5cm的AC - 2 0 ,均采用SBS改性沥青。在旧水泥砼路面板块缝隙上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简要介绍SMA原材料选择、级配以及施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48.
采用便携式剪切仪研究超薄白色罩面的层间抗剪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薄白色罩面作为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其特定的路面结构要求超薄水泥砼面层与沥青层层间较好联结,因而层间抗剪性能对保证路面正常使用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了基于便携式剪切仪的层间界面剪切试验,采用水泥砼和沥青砼复合试件模拟超薄白色罩面和旧沥青面层的结合状态,得到了界面剪切强度随温度和竖向压力的规律.同时验证了该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文章推导了起重机滚子夹套式旋转支承装置轮压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与有限元计算了结果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此外,文章还提出了这种结构所需倩的防倾覆装置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0.
TOD 本身作为高强度开发的地区,具有空间组织方式相对复杂、功能多元丰富、空间服务半径人性化等 特点,这将在理论上建构起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新图景。回顾 TOD 的相关理念及典型图示,试图从空间句法的 角度剖析 TOD 的空间模式与内涵,以此分析 TOD 作为单纯的交通节点与活跃的场所中心的区别。探讨 TOD 适 用于跨越空间的超链接隧道与强化多层折叠空间的精细化转换的区别,以及 TOD 推动随机个体吸引点的体验与 促进复杂空间结构的集体呈现的区别,这些都能刻画真实 TOD 的某些景象。而空间句法则提供一种思考和验证 的定量工具,从物质空间构成、交通出行模式、社会功能组合、人类行为感知等角度,描述这些复杂而有趣的 TOD 建构过程,寻求 TOD 所带来的空间价值溢出,优化 TOD 本身的空间体验行为。研究表明,空间句法将为 TOD 的空间动态营造提供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