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42篇
公路运输   456篇
综合类   363篇
水路运输   97篇
铁路运输   127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41.
高岩  袁磊 《公路》2012,(2):129-131
以某联长240 m的八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例,介绍其采用翼缘刚性连接的方式一次性整体拼接对新旧桥结构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拼接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徐变、新桥基础沉降及汽车局部轮压对拼接翼缘的不利作用.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水泥稳定基层产生收缩裂缝难以避免,并容易扩展到沥青面层而形成反射裂缝,故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摊铺后养护的1~3d内,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使其产生网状细裂缝,避免产生宽或长的裂缝,形成了理想的裂缝分布模式.采用内聚力模型对裂缝分布模式进行模拟,并对预裂缝技术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与间距大、数量少而宽的裂缝相比,间距小、数量多的细裂缝引起反射裂缝的可能性要小很多,预裂缝技术释放了早期水泥稳定基层内部由于干缩和温缩蓄积的部分能量.根据能量最小原理,系统的能量越小,系统越稳定.基于能量法的内聚力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裂缝,解释了预裂缝技术的本质机理,为预裂缝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3.
为满足码头面层混凝土抗裂性要求,开展了码头面层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码头面层混凝土的单位体积用水量宜<165 kg/m3;在用水量一定情况下,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具有较小的干燥收缩,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宜过低,水灰比宜控制在0.45~0.55;混凝土的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宜<360 kg/m3,宜控制在300~360 kg/m3。  相似文献   
144.
以船体甲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弹塑性法和局部整体法计算分析甲板分段典型焊接接头应变大小,并将该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对比控制和验证有限元计算精准度。以典型焊接接头计算结果为基础,采用Weld-Planner焊缝收缩法预测甲板分段结构的焊接变形。采用焊缝收缩法计算工程结构的焊接变形时,计算过程易于收敛,计算效率显著提高,是预测大型复杂结构焊接变形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王渊  徐紫祎  张进宏  冀飞  何锐 《公路》2024,(1):32-40
采用超快硬水泥制备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砂浆(Road Repair Mortar, RR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砂灰比和缓凝剂掺量对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黏结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干缩性能、韧性及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测试评价了RRM耐久性能,结合微观形貌和气孔结构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RRM凝结时间、力学性能和黏结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缓凝剂掺量、水灰比和砂灰比;综合考虑砂浆力学性能与黏结性能,推荐出RRM最优配比,即水灰比为0.32、砂灰比为1.5、缓凝剂掺量为0.3%;最优配比下28 d收缩率为0.017 6%,较对照组降低88.72%,开裂风险低;折压比较对照组提升37.5%,韧性得到改善;抗压、抗折抗蚀系数分别为1.04和1.05,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有所提升;SEM和气孔结构分析表明,随着龄期增长RRM内部结构趋向完整致密,孔径分布更加均匀,砂浆各项性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46.
将粗合成纤维用于隧道管片衬砌可以提高其强度,但在持续弯曲荷载作用下构件会随时间发生蠕变和出现裂缝。随着对混凝土裂缝应对能力的提升,粗合成纤维作为一种可用的替代品,凭借优良的经济性和耐久性等优势,在隧道管片制作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基于时效特性分析了在持续弯矩和轴向应力作用下,粗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横截面的蠕变和收缩效应,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中的纤维对于提高构件横截面的抗弯强度作用有限,但是纤维减少了构件在服役期间的蠕变,并且当纤维与普通钢筋共同作用时,能显著减少最大裂缝的宽度值。  相似文献   
147.
结合某高速公路工程隧道基岩上混凝土面板发生严重开裂(特别是在洞口300m内)的情况,通过现场勘测,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导致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裂缝间距和宽度计算公式,为混凝土板胀缝间距设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8.
主要对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收缩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9.
温度收缩系数是反映材料热胀冷缩特性的参数,贫砼基层材料的温缩特性又直接影响到温度应力.笔者通过室内试验,从水泥含量、集料种类、含水状态等方面研究分析了贫砼温度收缩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试验结果为贫砼基层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0.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机理及诊治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特点,论述了其早期自收缩机理,针对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集中在早期、对后期裂缝影响较大的特点,提出掺用粉煤灰,利用其早期水化速度慢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硬化速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程度,提高耐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