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635篇
综合类   505篇
水路运输   687篇
铁路运输   933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光常 《铁道建筑》2005,(10):67-69
介绍一种新的铁路线路CAD方法,综合应用ObjectARX的自定义实体、响应器通知及约束Delaunay三角网数模等技术,在铁路屏幕选线过程中,实现了平面、纵断面、控制横断面实时联动交互式设计。  相似文献   
32.
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实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着重研究了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设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平面,纵断面,模糊面及桥,隧,路基等设计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以及将这两个模型拼合在一起形成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拼合地表面和线路表面时采用分治算法,且可将面与面时求交计算简化为线段间的求变计算,故计算工作是较少且速度快,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AutoCAD及3DS即可达到对铁路线路进行三维造型目的,以本文提出和建立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完成了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的开发,利用该软件对西安-南京线,西安-延安线,遂宁-重庆线等多条设计线进行了三线建模并制成了三维动画,验证了本文及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的系统软件的正确性,同时探讨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及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33.
基于电子海图的重力异常图的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直观形象地研究惯性/重力匹配组合导航系统,同时满足实时性与工程化的需要,根据数字地球重力异常数据制作数字地球重力异常图。根据导航模块提供的信息,调用电子海图和数字地球重力异常图,从而实现地图分层显示以及导航信息显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4.
数字测图,数字制图与勘测设计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数字测图与数字制图技术,并阐述数字测图对勘测设计发展的意义,实现数字测图在软件开发,设备配置等方面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5.
许鸿德 《汽车杂志》2004,(8):106-106
受惠逐渐好转的全球景气状况与东欧国家加入欧盟的好消息,欧洲市场在2004年上半年可说是利多消息大于利空消息。主力市场如英、德、法与意大利等国的新车挂牌数字都小幅上扬。  相似文献   
36.
37.
本文介绍三轴燃气轮机及可控螺距螺旋桨推进装置的实时仿真数学模型,讨论用MIRAGE并行数字仿真工作站进行全数字实时仿真的技术问题,为了保证仿真的实时,并行数字计算机的计算步长与所选计算机数量和对象的复杂程度有关,选取较小步长必须使用较多计算机。  相似文献   
38.
高立 《摩托车》2006,(5):45-48
铃木250mL排量以上的摩托车多数采用双缸或四缸发动机,点火器实现自动进角的方式有机械式和电子式两大类,其中,电子方式也由模拟方式进化到数字方式,触发线圈也由两个发展为只用一个,下面结合电路图做简单介绍:原理图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点火器不具备自动进角功能,触发  相似文献   
39.
40.
数字技术正渗透到一切电子设计部门,特别是雷达领域。本文叙述了数字技术在频率捷变雷达信标中的应用,它可克服模拟电路的局限性,特别是采用微处理机后,拓展了增强雷达信标功能的途径,如旁瓣的有效抑制、信标机状态的自检及性能自测并遥报、信标机的非实时应答响应、电源的自动搜索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