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77篇 |
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73篇 |
综合类 | 704篇 |
水路运输 | 1017篇 |
铁路运输 | 1063篇 |
综合运输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138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130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94篇 |
2011年 | 173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273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97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49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同时又对铁路数字调度通信网的概要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利用光纤接入技术组建区段数字调度通信网的网络结构等相关问题。得出随着通信的实时性和各种非通话信息的快速发展都要求将全光网络作为组建调度通信网的最终目标,但光接入网技术的使用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2.
明洪武廿二年(公元1389年)的《大明混一图》,及稍后的朝鲜《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国》,在狄亚士抵达好望角约100年前,已率先绘出了非洲南端的三角地形,并载及许多非洲乃至欧洲的地名.其底图之一是元清浚的《混一疆理图》,唯清浚之图久未见传;后由明叶盛《水东日记》知其绘有《广舆疆里图》,但也仅有文字介绍.2007年9月1日,笔者在香港大学图书馆由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版的《水东日记》卷十七发现清浚《广轮疆里图》的摹本;不久,复于同年同月22日在同地,由《水东日记》嘉靖癸丑刻本,看到另一张更为详细的《广输[轮]畺[疆]里图》原图摹本.此两张地图虽均为清浚地图的摹本,但详略不同,为使大家能尽快掌握相关资料,以便进一步展开研究,笔者乃草成本文将两图同时刊布.在文中,笔者也抛砖引玉,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推论,例如:清浚的《广轮疆里图》,并非《混一疆理图》;清浚在明初颇受朱元璋信用,应是《大明混一图》的主要绘制者;《大明混一图》原名可能是《混一疆理图》,到建文后才易今名.欢迎学界先进大力斧正.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铂电阻数字测温仪表的最佳设计方案,分析了铂热电阻传感器的非线性特性;论证了现有的线性化方法的利弊,确定了采用非线性A/D转换器实现线性化补偿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在-200℃~850℃范围内任意量程的最佳线性化参数及最大非线性化误差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具有三线制导线电阻消除功能的仪表完整的设计原理图及整机调试方法.该设计方案整机稳定性好,线路简单易行,调试方便,线性化精度高,不需要基准电压源,适用于全范围内任意量程的仪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铂电阻数字测温仪表的元器件成本和调试成本,另外,同一个线路板,可用于铜电阻数字测温仪表.该设计方案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全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建立,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摄像机系统与紧急电话系统的组合。实现了与隧道机电系统的其他子系统共用网络管理平台,系统结构简单稳定,管理更加方便实用,节约了建设成本。高清摄像机的使用更是提高了图像监控质量与监控效果。这一系统的成功应用必定会给公路隧道的运营和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5.
齐玉亮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5)
就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而言,早期对图像的保存都是通过长延时录像机,是模拟技术的一种体现,录像带的存贮占用空间,不利于保存,而且重放、检索都费时费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硬盘录像机(以下简称DVR)出现,并经历了从PC架构到嵌入式的过渡,技术日趋成熟、完善起来。由于它的高清晰度、快速检索、大容量存储、功能集中、管理集中、灵活的网络应用,使监控功能发挥极致,网络化的数字监控系统应用全面走向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6.
107.
数字铁路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信息系统、物联网、虚拟化、信息集成等技术,研究中国铁路基础设施、移动装备及铁路环境的数字化,实现铁路服务资源和运力资源的全面管理和直观展示的新一代铁路信息系统. 它是在现有铁路信息系统基础上的改造和完善,对于提升铁路管理、服务的水平和形象,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数字铁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提出了数字铁路总体框架和标准体系,并对其中铁路地理信息平台进行了结构设计,对于建设数字铁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为提高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和加密解密的高效性,利用数字信封技术,对传统的AES加密算法进行了改进.将AES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中的RSA加密算法相结合,利用RSA加密算法中陷门单向置换变换的特点,对敏感密钥信息key单独进行加密;最后,基于FPGA予以实现.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程序完成了数据加解密算法,可实现错误率为零,加解密速度达到1.62 Mb/s,比文献[2]研究结果提高了近25.56%,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9.
110.
利用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优势,提出了基于电流差动原理的站域后备保护方法,并开发了符合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装置.为了验证站域后备保护装置的工作性能,提出了基于RTDS的全数字化保护测试系统方案.通过搭建变电站仿真模型,并配置GTNET-SV和GTNET-GSE模块,完成了站域后备保护装置的闭环测试.针对变电站正常运行、站内故障及站外故障等不同工况,测试了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和动作时间,其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