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199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在掌子面开挖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超前支护技术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岩层进行加固,并减少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的变形,强化围岩的支护力,避免对施工中的围岩造成扰动,防止出现塌方等问题,保障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于此,通过对公路隧道施工中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实践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公路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保障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牟锐 《现代隧道技术》2012,49(3):104-108
在采用管棚支护的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主要由管棚施工地表沉降和隧道开挖地表沉降组成。文章结合厦门高崎下穿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运用现场量测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对大管棚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场监测数据也证明,通过公式计算能有效地预测大管棚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其计算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棚洞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对棚洞净空断面、跨度、跨数、荷载以及细部尺寸的研究,探索影响棚洞内力的控制因素及棚洞受力、配筋特点,获取最优设计参数,达到安全、适用、经济的目的.研究结论:将棚洞简化成平面结构计算且考虑横顶梁抗扭构造作用具有可行性,棚洞设计参数主要由降温25 ℃控制;棚洞构件配筋除立柱以承载力控制外其余由抗裂控制,局部横顶梁尚需考虑扭矩的影响;设计回填土坡度是内墙检算的决定因素;基底应力由3 m埋深控制;跨度为6 m的两跨一联棚洞工程量最小.建议采用跨度为6 m的两跨一联棚洞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含奥运支线)工程亮马河车站主体结构大跨暗挖段的施工,为保证结构上方φ2150污水管道的安全,特制定并实施多种管线加固专项处理技术,并进行跟踪监测,从而保证结构施工顺利进行,亦保证了φ2150污水管道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参照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5国道浙江开化段高岭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5国道浙江段高岭隧道K1700 561~K1700 600段上台阶完成开挖及支护后产生塌方冒顶,采用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凝固法对塌体进行处治.文中介绍了此段塌方体的原设计施工和塌方冒顶产生过程,分析了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说明了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6.
沈应线隧道工程位于较为繁华的舟山沈家门城区,长1230m,其南北出入口地质很差,多为全-强风化岩层的黏性土夹砾石,围岩稳定性差,介绍了对该工程的洞口段所进行的小导管、大管棚预支护与注浆加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六武(六安-武汉)高速公路新开岭隧道(武汉端)出口地质情况及施工条件,结合山岭隧道工程的特点,通过对影响管棚施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分析,对隧道洞口管棚支护处理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路基崩塌落石的成因分析,提出在运营线上防治崩塌落石的方案,并以箱形墙悬臂棚洞的设计为例,论述了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以及方案选型的创造性,拓展了遮拦建筑物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