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101篇
公路运输   115篇
综合类   369篇
水路运输   44篇
铁路运输   2768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高志国 《中国铁路》2022,(8):195-201
沈白高铁某站咽喉区18号道岔铺设于(60+100+60) m大跨度连续梁上,为研究其可行性,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从岔桥纵向耦合作用、列车过岔动力特性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并提出工程应用建议。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布置小阻力扣件可使道岔钢轨满足强度要求,同时道岔尖轨、心轨位移及钢轨断缝等小于规范限值,满足无缝道岔安全性要求;列车直向、侧向通过道岔时,车辆、道岔动力学响应能够满足规范及行车安全性要求;大跨度连续梁铺设无缝道岔应针对大跨度、严寒地区等工程特点,从结构设计、施工控制、运维监测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52.
基于矫直、回火和在线热处理3种典型钢轨生产工艺,采用不同工艺组合工业试制5种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法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微观组织;采用布氏硬度、单轴拉伸、锯切应变片法、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疲劳裂纹扩展速度测试等试验,研究典型生产工艺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矫直使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自12.44%降至10.6%,有利于促进亚稳态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回火稳定残余奥氏体,提升冲击韧性20%以上;在线热处理降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提高屈服强度19%以上,尤其能提高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对轨底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据此,为了综合提升无碳化物贝氏体钢轨的耐磨性和抗接触疲劳性能,在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同时增大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以提升加工硬化能力和塑性。  相似文献   
953.
为研究 35~40 t轴重钢轨和焊接接头的适应性,在美国交通技术中心加速测试试验线开展此轴重条件下实车验证试验,分析钢轨伤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8 kg·m-1U78CrVH钢轨在通过总质量为 254 Mt时曲线上股侧磨速率为 0.005 4 mm·Mt-1,在近 200 Mt 时出现 1 处轨头纵横裂型核伤,与钢质洁净度和轮轨关系相关,在科学养修条件下,U78CrVH 钢轨适应 35~40 t 轴重铁路;由于闪光焊接接头硬度高于母材硬度,接头磨耗不显著,其出现疲劳伤损的主要原因是焊筋尖缺口处存在大的应力集中,综合考虑磨耗和疲劳伤损,闪光焊接接头适应 35~40 t轴重铁路;铝热焊接接头出现明显的马鞍形磨耗和低塌,磨耗最大值为 0.62 mm,其出现疲劳伤损的最小通过总质量为 46 Mt,因初始硬度偏低,易产生磨耗和低塌,且为铸态组织,不适应 35~40 t轴重铁路。为此,通过提高钢质洁净度、减少铝热焊接接头数量以及研究更适合的焊接方式,可提高大轴重条件下钢轨和焊接接头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954.
墩顶纵向刚度是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的关键参数,也是影响跨海大桥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长联跨海引桥墩顶纵向刚度合理取值,以某高速铁路长联跨海引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梁轨相互作用理论,针对长联跨海引桥的特点,通过建立线-桥-墩一体化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研究,提出不同桥跨设计方案的墩顶纵向刚度建议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作为长联跨海引桥无缝线路的重要参数,墩顶纵向刚度对无缝线路制动力、梁轨相对位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2)跨海引桥采用简支梁方案时,32,48,64 m混凝土简支梁的墩顶刚度应大于200 kN/cm, 80 m混凝土简支梁、96 m及112 m钢桁简支梁的墩顶刚度宜大于400,500,600 kN/cm;(3)跨海引桥采用3×80 m连续梁方案时,对于单固定墩连续梁、刚构桥、连续刚构桥3种方案,墩顶刚度限值宜取2 150,500 kN/cm和510 kN/cm(中间支座),240 kN/cm(梁端支座)。  相似文献   
955.
由于隧道的遮挡作用,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表现出特殊的纵向力学特性。通过对笔架山隧道内外气温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隧道内外气温分布规律,并建立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纵向力学特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监测时间内,笔架山隧道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为43℃和-14℃,隧道内外最大气温差为23℃,隧道气温过渡段长50 m;(2)考虑隧道内外温差时钢轨纵向位移显著增大,高温季节应加强对临近隧道洞口简支梁上钢轨爬行量监测,钢轨附加拉力有所增大,在桥隧过渡段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时应考虑隧道内外温差的影响;(3)隧道气温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对钢轨纵向位移和钢轨附加压力影响显著,钢轨纵向位移随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增大而显著减小,钢轨附加压力则随过渡段长度和扣件纵向阻力增大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56.
谭琼亮 《铁道勘察》2023,(4):158-163
在车辆段用地范围内进行TOD开发,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商业、住宅等各类物业的有机融合,需要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目前,降噪措施仍以控制传播途径和控制受振体为主,而车辆段内钢轨接头多,道岔多,小曲线半径多,振动噪声问题还比较突出。基于振源控制的轨道减振降噪设计理念,优化轨道减振扣件刚度和轮轨间表面粗糙度,并将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TQI值控制在6~7,可有效改善轮轨间关系;研发了50 kg/m钢轨冻结接头、臂展式阻力枕、轨温检测等轨道无缝化关键技术,实测道床等效横向阻力达14 kN/m;建立了车辆段咽喉区道岔群无缝线路计算模型,提出了咽喉区道岔群强度和稳定性计算方法,完善了无缝线路设计理论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振降噪技术消除了道岔有害空间,优化轮轨关系,降低轮轨冲击振动,从振动源头降低振动噪声,钢轨垂向振动噪声降低约13 dB,传递至隧道壁可降低约4 dB。  相似文献   
957.
计玉健  冯小检 《中国水运》2010,334(7):34-36
本文介绍了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概况,分析指出葛洲坝三座船闸与三峡两线船闸通航能力上的不匹配,长江流量主汛期葛洲坝一号船闸通航流量标准提高,有效的扩大通过能力,并对提高标准后的效果进行了效益测算评估。  相似文献   
958.
桥梁的伸缩缝是桥梁结构中最易遭到破坏又较难以修补的部位,是当今桥梁施工和维护中的难题之一。结合一实体工程对桥梁无缝伸缩缝施工技术,从无缝伸缩缝的材料性能、适用范围、设备选择、施工工艺和优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9.
长钢轨在普通平车运输过程中,经曲线时钢轨相对车辆会产生较大的纵向位移。根据长钢轨普通平车装载加固方式,建立列车在通过圆曲线时的钢轨纵向位移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实例探讨长钢轨运输方案加固点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960.
阐述了车辆段和正线间钢轨设置电分段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目前普遍采用的出入段线钢轨电分段的设置方式(单二极管分段、绝缘节分段和双二极管分段方式)。对各设置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