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篇
  免费   64篇
公路运输   738篇
综合类   414篇
水路运输   64篇
铁路运输   181篇
综合运输   5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了解斜腹板钢箱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混凝土裂缝的特征,选取2根斜腹板钢箱组合梁进行负弯矩受力性能试验,考察负弯矩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混凝土板裂缝的出现、发展过程和裂缝宽度变化,以及钢筋和混凝土板上缘的应变分布。结果表明:组合梁混凝土在荷载较低时就产生开裂,混凝土板中的裂缝分布特性与配筋率有关;当配筋率较小时混凝土开裂引起其附近的钢筋应变突然增加,钢筋屈服后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宽度也增长较快;当配筋率合理时,混凝土产生的0.2mm宽裂缝对应荷载为初始开裂荷载的3倍以上;裂缝间距与混凝土板中横向配筋间距和剪力钉间距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62.
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桥梁在立交匝道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了钢板组合梁、槽形组合梁和窄边箱组合梁的结构性能;并结合日本的相关工程实例,对窄边箱组合梁和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的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计算对比。结果表明:窄边箱组合梁最适宜于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且当跨径布置为N×40m时最具经济性。相比以往立交匝道桥梁工程中连续现浇钢筋混凝土箱梁桥,连续窄边箱组合梁造价预计可节省约20%,且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863.
江湾大桥主桥采用主跨183 m的异型拱塔钢混组合梁双索面斜拉桥结构,主梁采用钢箱梁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合的组合梁,桥宽44.5 m,是目前国内桥面宽度最大的独塔钢混组合斜拉桥。对江湾大桥主桥的设计理念和结构体系进行了总结,可为超宽高拱塔同类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4.
分析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的不同施工方法的影响因素,以45m跨径钢-混组合梁为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桥面施工方法对钢-混组合梁受力的影响,选择更优的桥面板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65.
866.
针对成桥索力一定情况下,可能仍存在主梁局部应力较大的现象,再次调索较为繁琐,采用改变钢主梁截面参数对成桥状态组合梁受力敏感性进行分析,利用钢主梁参数调整的方法,局部优化主梁的应力,作为对其合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的补充。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BDCMS及Midas/Civil模型,在成桥索力一定的情况下,以不改变钢主梁的横截面积为前提,对刚成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完成两种状态下的钢主梁截面参数均进行研究分析。以赤壁长江公路大桥塔区五段梁为研究对象,调整塔区五段梁的钢主梁顶、底、腹板厚度,分析成桥状态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2)针对成桥状态下Midas/Civil模型中塔区及辅助墩主梁下缘应力局部偏大,边墩桥面板上下缘拉应力较大的情况,采用钢主梁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局部优化。  相似文献   
867.
为确定梁高大于700mm的H型钢组合梁的适用跨径,对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以每平米用钢量与控制应力为指标,进行H型钢组合梁合理跨径的数值理论研究。同时依托实际工程对H型钢组合梁进行现场性能试验,把握结构在施工与加载情况下的挠度变形与应力状态,检验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型号下H型钢组合梁的最大适用跨径在19-27m,且在桥宽相同及满足控制指标的情况下,梁高越高所需的用钢量越小。加载过程中,H型钢组合梁的跨中挠度与最大应力都相对较小,结构刚度较大,安全可靠;卸载过程中,变形与应力都能很好地恢复至上一状态,结构仍处于弹性阶段。  相似文献   
868.
869.
为建立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作用模式和取值方法,对一组合梁节段模型开展超过一年的长期温度测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以温度场分解得到的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作为温度评价指标,根据指标达到极值时的竖向温度分布特征建立适用于组合梁桥的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利用气象站2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计算组合梁桥的长期温度梯度,采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GP分布)的超阈值模型进行温度梯度代表值极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向线性温差和残余温度可反映温度作用在结构产生的次生效应和自生效应,是判断竖向温度梯度模式合理性的有效评价指标;考虑中梁和边梁腹板的日照条件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多主梁组合梁桥的竖向温度梯度模式体系,包括了2种升温模式和1种降温模式,对不同铺装厚度和桥面板板厚均有较好的适用性;钢梁形状对各温度梯度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桥面板厚度、沥青铺装厚度对组合梁顶部的温差影响显著,钢表面吸收率则对升温模式1、2中钢梁部分的温差影响显著;在边梁的升温模式2中,钢梁温度渐变段高度与组合梁的悬高比(桥面板悬臂宽度与钢梁高度的比值)有直接关系,当悬高比大于1.51时,钢梁完全处于阴影之中;建立了西安组合梁桥各温度梯度中温差的GP分布模型,计算得到了各温差50年重现期的代表值,通过与中国通规和欧洲规范中的温度梯度模式对比,发现提出的3种温度梯度模式可以更好地包络住组合梁桥中梁和边梁长期运营期间产生的正负线性温差和拉压应力状态,对于中国规范组合梁桥温度作用相关条款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0.
下承式桁架组合梁不仅设计难度大, 而且其杆件种类多、 节点构造复杂, 靠传统设计很难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而依靠 BIM 技术, 为传统钢桁架桥梁设计提供了突破, 文章针对浙江省 2008 年发布的 《组合钢桁架桥通用图》, 建立下承式桁架组合梁精细化模型, 为此类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