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4篇
  免费   115篇
公路运输   4497篇
综合类   1157篇
水路运输   3326篇
铁路运输   4324篇
综合运输   215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13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97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398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359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吴雁  徐进  满卫芳  支平 《船舶工程》2012,(Z1):50-51,85
文章详细叙述了船舶扭矩测量装置设计中所运用的单电源、低成本和低功耗16位ADC的高性能集成模块的性能指标和基本结构,为高精度扭矩测量装置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2.
N系列轻型载货汽车是日本五十铃公司1984年投产的车型,具有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N系列轻型载货汽车整车制动系作介绍。N系列轻型车整车制动系统是由主制动和辅助制动组成:主制动包括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辅助制动则采用发动机排气制动。一、行车制动与排气制动行车制动均采用带真空伺服装置液压双回路,选择Ⅱ型布置:前轴制动器与后轴制动器各用一个回路,当其中一个回路堵塞或泄漏时,另  相似文献   
53.
为满足工程应用型自动化类专业学生学习数控技术原理和设计方面的需要,研制了基于FANUC-0i-TD系统的双路径数控综合实验装置。本文详细阐述该实验装置的总体设计思想、数控系统硬件配置、FSSB伺服总线设定、PMC结构化编程等。利用该装置,可进行数控系统连接、伺服驱动设置及调试、PMC连接及编程、数控插补原理、数控宏程序编程、数控ISO代码加工编程等多项实训或实验,为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研究数控设备的电气控制设计和调试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54.
笪月君 《江苏船舶》2012,(1):18-19,27
为了满足船舶、石油化工、港口码头、油库、海上平台等场所的平衡式泡沫消防控制系统的要求,以某消防船为例,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触摸屏、传感器等技术方案对平衡式泡沫消防控制系统进行了程序设计及相应的硬件配置,实现了人机界面的触摸屏控制功能以及实时检测、保护、故障报警、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55.
为了摸清不同工况下制动缓解的理论效果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以货车主流转向架转K2型转向架为研究对象,对制动装置连接副的工况进行抽象建立了3种接触形式的典型工况模型,通过不同工况下制动缓解状态系统受力分析与计算、影响制动缓解的摩擦阻力分析与计算,发现现有制动系统仅靠重力无法实现自动缓解,影响缓解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基础制动连杆机构连接副的间隙分配不合理导致缓解阻力大,另一方面是制动系统重心提高导致的制动导引滑块下滑摩擦阻力增大.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成本改善既有制动系统缓解效果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56.
57.
58.
在所有的中国汽车特别是乘用车中,都标明“符合人性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可随意伸缩并改变倾斜角度选择自己最佳的坐姿,从而使您驾驶中更轻松自然”、“确保您在复杂路况下依然行驶平稳,先进的ABS防死制动系统、后座椅中央三点式ELR安全带、SRS(辅助安全带)、驾驶正、侧面双安全气囊、防侧撞横梁等装置,更将使您在享受驾乘乐趣的同时.拥有全方位的安全照顾。”  相似文献   
59.
分析超大型矿砂船在航线、节能环保、运营维护、货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出并论述"平台+应用"的设计理念。分别从感知层、平台层、应用层详细阐述智能架构设计及其在超大型矿砂船上的应用方案,为今后其他类型的智能船舶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0.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施工过程,以舱内流速、舱内浓度、溢流进出口泥沙粒径、装舱量几方面为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实测、分析,并比较自航耙4种常用装舱装置的消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装舱装置的优劣效果差距并不明显,仿新海龙型装舱装置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