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115篇
公路运输   691篇
综合类   535篇
水路运输   332篇
铁路运输   468篇
综合运输   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分段建造费用与工时成线性关系为前提建立的船体分段制造最低成本数学模型其约束条件呈线性关系,目标函数边际收益递减,将最低成本模型改进为二次规划,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实例计算逼近全局最优,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2.
船舶电力主接线的可靠性是关系整个船舶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计算电气主接线相关的可靠性指标时需要不交化最小路,本文利用容斥定理的特点,直接对最小路进行不交化,进而计算出船舶电力主接线的可靠性指标.该方法逻辑清晰,易于实现,为某大型船舶中压电力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从乘客舒适度、磁浮列车自身技术要求等角度,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规划中的最小平曲线半径进行探讨并得到建议值,为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相关参数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浙江省公路网车辆OD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公路网OD调查数据现状管理与深度利用的需要,结合浙江省公路网车辆OD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对系统设计原则与开发平台、功能与框架、技术流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可为今后建立更科学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程钰 《交通标准化》2006,(5):98-101
膨胀土是一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胀缩变形显著的粘性土,其主要工程性质对公路有比较强的破坏作用。要减少膨胀土对路基路面的破坏,必须从设计上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的适用性,文章基于隧址海拔和温度、隧道长度和纵坡、隧道交通量和交通组成、隧道双洞间距等因素对互补式通风负荷比及通风效果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上下行通风负荷比大于1.5或隧道单向纵坡绝对值在1.5%~2.0%之间时,适宜采用互补式通风;隧道长度在4.5~6 km之间时,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最经济实用;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影响关系显示隧道大型车混入率在35%~50%之间时宜考虑采用互补式通风;双洞隧道适合采用互补式通风的最小间距为30 m。  相似文献   
87.
由于集中排烟模式能较好地控制上下游烟气的扩散范围,故被广泛应用于长大隧道设计中。文章针对小尺度火灾,建立了集中排烟隧道火源热烟羽受限发展理论模型,与已有火灾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完成了理论模型的验证,预测了顶板下方最高烟气温升、偏移距离等热参数。预测结果表明:火灾强度一定时,烟气最大温升随等效风速增加而急剧下降,且火灾强度对烟气温升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当等效风速超过1.5 m/s时,最大温升变化趋缓直至恒定;等效风速较小时,羽流未发生明显偏移,随着等效风速进一步增大,偏移距离明显增大,其变化速率随火灾强度的增大而减小。经回归整理得到了顶板下方烟气最大温升、偏移距离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  相似文献   
88.
以车辆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基为研究对象,引入黏弹性人工边界,建立了三维车辆-路基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桩承式加筋路基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加筋体的存在可有效减小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响应,随加筋体层数及其弹性模量的增加,路基的动力响应减小更为显著;随着车辆荷载频率的增加,路基路面沉降及内部应力增大;路基竖向位移随桩间距的增加而增加,桩的模量对路基的动力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90.
为解决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建造的某地下停车场小间距隧道群矩形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出现栽头及掘进姿态控制困难的问题,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的姿态监控数据,对产生栽头及姿态偏差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 1)顶管机栽头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顶管机体重心偏差、漏浆、姿态预留不够、后靠不稳; 2)通过设备和管节定位处理、洞门密封处理、增加始发姿态预留量、后靠稳定性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顶管机栽头; 3)始发阶段采取洞门预留、破除等控制措施,掘进阶段控制掘进速度并辅以“E”型导向槽进行轴线控制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顶管机顶进姿态; 4)通过采取调整铰接油缸行程差、主推油缸行程差及姿态偏差方向的土压等姿态纠偏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