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187篇 |
免费 | 96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8820篇 |
综合类 | 9843篇 |
水路运输 | 15983篇 |
铁路运输 | 14367篇 |
综合运输 | 21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38篇 |
2023年 | 986篇 |
2022年 | 1312篇 |
2021年 | 1777篇 |
2020年 | 1698篇 |
2019年 | 980篇 |
2018年 | 442篇 |
2017年 | 672篇 |
2016年 | 817篇 |
2015年 | 1551篇 |
2014年 | 3206篇 |
2013年 | 3183篇 |
2012年 | 4363篇 |
2011年 | 4360篇 |
2010年 | 3942篇 |
2009年 | 4454篇 |
2008年 | 4648篇 |
2007年 | 3704篇 |
2006年 | 3474篇 |
2005年 | 3449篇 |
2004年 | 3478篇 |
2003年 | 3453篇 |
2002年 | 2502篇 |
2001年 | 2195篇 |
2000年 | 1952篇 |
1999年 | 1361篇 |
1998年 | 1262篇 |
1997年 | 1030篇 |
1996年 | 900篇 |
1995年 | 796篇 |
1994年 | 541篇 |
1993年 | 439篇 |
1992年 | 402篇 |
1991年 | 473篇 |
1990年 | 378篇 |
1989年 | 399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建立了结构系统广义可靠性分析模型。根据随机变量可能同时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模糊强度—随机应力、随机强度—模糊应力和模糊强度—模糊应力情况下的模糊可靠性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结构系统为独立单元部件串联或并联组成的模糊可靠性分析模型。考虑到不同模糊随机变量组合下的可靠性积分一般不存在解析解的情况,提出了用仿真法计算可靠度数值解,并阐述了数值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步骤。通过实例介绍了方法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92.
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侧向风作用下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需要考虑相互气动影响的车辆和桥梁各自的气动参数。为考虑车辆和桥梁的相互气动影响,在常规桥梁节段模型三分力测试装置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三分力分离装置———交叉滑槽系统。该系统利用环形滑槽和直线滑槽交叉点位置的变化来调整车辆和桥梁间的相对几何关系,并能实现车桥系统的同轴转动,从而方便地进行不同攻角情况下气动力的测试。利用交叉滑槽系统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多工况对比研究,讨论了车桥系统的雷诺数效应,分析了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比较了车辆在桥上位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交叉滑槽系统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是可行的;车桥间的相互气动作用对车辆和桥梁的气动力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3.
894.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结合高速铁路运输特点,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基于三层C S体系结构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结构模型和体系结构,采用消息中间件技术,构成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的关键业务平台,实现系统各主要业务的集成,充分利用既有信息系统的成功经验及软件复用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统一、标准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依据本研究结果所设计的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仿真试验系统已经建成。 相似文献
895.
2004年"4·18"提速新图给上海铁路局机务系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本文介绍了上海铁路局机务系统为全面推进"4·18"新图所做的各项工作,以及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行车安全保障新体系重点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896.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乘客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力求实现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交通信息服务的人性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897.
898.
简要介绍了GSMR通信系统中组呼的功能,以及区域编码和蜂窝移动的区域要求,提出并分析了铁路应用GSM-R组呼业务的工作方式、需求及实现。 相似文献
899.
900.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作为地铁运营体系的核心部分,其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得到充分保证.深圳地铁为了提升AFC系统的安全性,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结合该体系建立过程,对风险评估的流程和重点进行了探讨.风险评估是在对AFC系统的资产、威胁和脆弱性进行详细的识别和估值后,再计算风险值,得出了系统中一系列存在风险的业务范围和较全面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