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7篇
  免费   229篇
公路运输   1057篇
综合类   602篇
水路运输   153篇
铁路运输   364篇
综合运输   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以成兰铁路某抗滑桩加固碎石土滑坡为工程背景,设计完成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对抗滑桩加固滑坡上桥梁桩基础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排抗滑桩宜靠近桥梁桩基础提供必要的水平抗力,后排抗滑桩发挥主要的抗震加固作用,桩身裂缝位于滑动面以下锚固段长度1/6~1/3处;随着正弦波振动强度增加,滑坡模型剪切变形峰值先增后减,最高可达7×10-5,且位于下滑段的剪切变形峰值有上移趋势,直至滑坡完全被破坏;在逐级加载过程中,滑坡PGA放大系数服从层状分布并随振动加剧呈减小趋势,当滑坡体自振频段与振动波频率接近时出现共振耦合效应,PGA放大系数显著增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可达158%;当加载正弦波加速度峰值相等而频率不同时,高频振动时土体摩擦耗能较小,PGA放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892.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山区运营隧道在滑坡作用下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滑坡的作用导致隧道受力模式的改变。同时,坡体不同的变形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影响较大,目前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1)以隧道-滑坡平行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推移式滑坡岩土体的变形特点揭示了隧道受力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坡推力和岩土抗力变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滑坡的运动特点和隧道的力学特征,以不同演化阶段的隧道受力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半无限长梁、半无限长梁-悬臂梁模型;(2)采用弹性地基梁和结构力学理论,对位于滑坡体内和滑坡体外的隧道结构变形进行耦合解析,建立不同阶段隧道受力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相应控制截面的解析解表达式,能够实现滑坡不同演化阶段隧道受力变形的评价;(3)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对滑坡中隧道的受力变形的发展进行预测以及为滑坡地段隧道的设计、加固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3.
通过现场调查与水文地质勘察,对国道307、207线阳泉绕城改线工程K26+687—K26+910段公路填方路基滑坡成因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极端强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外在因素,人类活动是次要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而工程地质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基础。综合现场勘察及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认为滑坡处于欠-不稳定状态,存在整体蠕动挤压变形,并提出了滑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4.
以某高速公路K128+240—K128+633段高填路基滑坡为例,结合工程区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成因机理,认为该滑坡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层岩性是滑坡形成的基础,大气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诱因。通过稳定性分析与计算,采用锚索+抗滑桩、截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了综合处理,目前该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处治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5.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及数值计算, 对 G104 嵊州段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变形破坏特征、 形成机制、 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该滑坡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质滑坡, 已初步形成了圈椅状形态。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为由坡脚炭质泥岩软弱夹层、 断层 F1, 中后缘构造面的共同组合下, 形成的顺坡向楔形体, 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 通过数值模拟表明, 上部卸载对提升坡体稳定性有着显著效果, 为充分保障坡脚 G104 国道行车安全, 所以采用 “卸载+ 临时坡面防护+被动防护为主” 的应急卸载方案及 “坡顶卸载+锚索+抗滑桩+截排水” 的永久处治方案, 以达到 “一次根治, 不留后患” 的目的, 滑坡处治主体工程已于 2022 年 6 月底完工, 目前从监测数据来看, 边坡总体稳定, 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96.
文章结合阳鹿高速公路边坡处治实例,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确定了采用锚筋桩挡土墙组合片石反压的边坡滑塌处治方案,并通过地质变形监测分析,验证了该处治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97.
898.
某高速公路路线沿河一侧布线通过,其间自一滑坡体左侧及前缘设置一座大桥,勘察发现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严重影响到路段内路基及桥墩的安全。针对该滑坡的特征及稳定性,设计出相应的治理方案,处治后经几个月的观察检测,滑坡状态基本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899.
分析安猇公路膨胀土路段工程地质特征,测试不同深度土样的抗剪强度并计算边坡稳定系数,在分析路堑边坡浅层滑坡原因及传统防护加固方案用于膨胀土边坡的不适用性的基础上,针对安猇公路的特点,提出改进的柔性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安猇公路地下水位较高,土体具有弱膨胀性;边坡开挖后干湿循环作用使0~2 m土体膨胀干密度降低,继而使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是导致边坡浅层滑坡的主要原因;边坡浅层用土工格栅加筋以柔治胀,并辅以有效的边坡内外防排水措施,既能使边坡坡率维持在1∶1.5,又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土质膨胀性较弱且属于已建工程,在以往柔性支护结构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加筋间距,改进基底排水措施,可降低15%造价,同时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900.
出现滑坡险情时,如何准确分析其成因机制,根据不同险情采用相应的抢险方案,有的放矢、合理利用抢险物资、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将滑坡险情排除是抢险工作的关键。适时有效的应急抢险措施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不良社会影响。锚固工程因其布设灵活、施工周期短、见效快,广泛应用于滑坡应急抢险工程中,为此,通过某公路滑坡工程实例说明了锚固工程可作为应急抢险工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