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6篇
  免费   113篇
公路运输   2824篇
综合类   1395篇
水路运输   375篇
铁路运输   729篇
综合运输   15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铁路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守车站股道运用条件,在引入时间窗、权重和有限度3个参数的基础上,利用排序理论构建车站股道运用排序模型。结合列车在车站的实际作业过程和进路编排,利用启发式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到股道运用初始方案。基于排序原则选择、进路编排方式和多方案选优3种解改进策略对股道运用初始方案进行改进,得到股道运用改进方案。利用现代柔性理论,设置1个人—机交互接口,以股道运用可行性为第1优化目标、均衡性为第2优化目标,建立股道运用的柔性模型,按照人—机交互会话的方式进行求解。采用该模型与算法编制的铁路车站股道运用自动编排系统,目前已在广州东站和韶关站初步运用。  相似文献   
62.
大跨度公轨两用桥拱桁交叉节点处汇交杆件多、形状复杂、规模大、受力集中,处于典型的复杂空间受力状态。本文介绍根据疲劳损伤累计理论确定疲劳试验荷载的过程,得出疲劳荷载主要取决于下层汽车荷载和地铁荷载的结论。设计并制作1∶4缩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200万次疲劳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应力水平较低,最大主拉应力为28.5 MPa,最大Von.Mises应力为45.1 MPa。在完成循环加载200万次后,试验模型未发现裂纹,逐步提高荷载幅,循环加载276万次,试验模型未发现裂纹,可得出重庆朝天门大桥的拱桁交叉节点连接结构在正常养护维修情况下,设计寿命期内不会发生疲劳开裂,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3.
尼尔森吊杆体系系杆拱桥因其具有良好的刚度而在近年来的高速铁路建设中得以广泛采用,由于这类桥梁常作为跨越繁忙运输通道的桥型选择方案,且桥梁的施工工期一般较紧,同时对施工安全及运输通道的防护性要求较高,因而施工控制工作十分必要。本文以某跨径为96 m的常见尼尔森吊杆体系系杆拱桥为例,提出了该类桥梁需要重点控制的施工工序及控制重点,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线形进行了测试分析,较好地控制了桥梁的质量,对同类桥梁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沪杭客运专线跨沪杭高速公路、石大公路主桥跨度为(88+160+88)m自锚上承式拱桥。该自锚式拱桥是通过设置水平系杆,以平衡主拱推力的一种拱桥,相比普通拱桥而言,其对地基要求不高,适用于软基地区,在高速客运铁路中首次采用。主桥采用"支架现浇,水平转体就位"的施工方案,转体质量高达1.68万t。着重介绍该拱桥的上、下部,转体结构设计特点和结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5.
结合甬台温铁路奉化江大桥128 m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施工控制的实例,探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给出了该桥的施工监控成果。结果表明,施工控制所采用的有限元模型,监测和控制方法是可行的,并对该类桥型的施工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6.
研究目的:针对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线路条件和工程特点,隧道内和隧道外4次转换,特别是出入段线小曲线半径的现状,通过对架空接触网隧道外柔性悬挂和隧道内刚性悬挂的分析,对采用贯通式和关节式刚柔过渡方案的比选,提出安全可靠的实施方案,并运用到实际工程中。研究结论:刚柔过渡是架空接触网在刚性和柔性悬挂转换处非常关键的技术,从受电弓自然平稳过渡的要求、安装精度的调整和行车速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本线采用贯通式刚柔过渡方案。在曲线段,经过精确计算和现场调试,达到刚柔过渡的尽快转换,减少刚柔过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7.
一种新型柔性转向架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一种新型柔性转向架的横向稳定性,运用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其构架菱形刚度、扭转刚度、一系悬挂刚度以及踏面等效锥度等参数对蛇形临界速度的影响。将该新型转向架横向稳定性与普通地铁车辆转向架做了对比:该新型转向架临界速度相对较小,但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用非线性程序对横向稳定性研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8.
李闯  唐英 《铁道建筑》2012,(1):14-16
首先利用MIDAS/Civil软件,对浙江绍兴一新建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成桥进行建模计算,得出理论计算自振频率和振型;然后通过荷载试验测试,得到成桥结构的实测自振频率和振型;最后结合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分析本桥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得出本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优良,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研究目的:根据主动控制的理念,以东平水道特大桥为依托,对三主桁钢桁拱桥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理论计算和分析,确定各施工阶段控制目标,预先分析施工中各控制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订和采取各项预防性措施,采取主动控制措施,指导施工架设,以使该桥顺利建成并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论:通过有限元理论计算和分析,确定各施工阶段的目标控制值,得到扣索索力、支点顶落量、后锚力与压重的可调范围,做到"预先控制";再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钢桁杆件预抬、扣索张拉、后锚索张拉、边跨钢梁临时压重和支点顶落与纵移的主动控制对策和措施,及时调整结构内力与线形,做到"过程控制";最后全桥成功合龙。  相似文献   
70.
地铁柔性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运行经验,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从支柱定位、线岔交叉点、始触区、接触线高度、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方面,对柔性接触网线岔的检调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加以明确。将所定标准实际应用在西安地铁渭河车辆段接触网的建设中,顺利通过了接触网的冷滑、热滑试验及实际运行的考验。同时,将所定部分标准与国铁普速接触网线岔检调标准进行对比,以供有关接触网生产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