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8篇
  免费   113篇
公路运输   2580篇
综合类   986篇
水路运输   1087篇
铁路运输   1507篇
综合运输   9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朱朝全 《铁道车辆》2011,49(1):43-44,49
根据客车运行中发生的轮对典型故障,对比分析了盘形制动客车装用和未装用电子防滑器时发生轮对故障的情况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铁路轮渡引桥对船型的适应性,改进陆上固定轨道和甲板上轨道的连接形式,提出了一种轨枕与钢轨连成一体,通过轨枕互相铰接而形成轨道,依靠设在轨枕端部的传动轴传递扭矩并实现轨道整体弯转的新型柔性轨道构造方案。给出了这种新型柔性轨道的基本构造和主要零部件组装特征,说明了其工作原理,介绍了柔性轨道受力弯曲的整体偏移量、偏转角度、钢轨处轨枕间隙变化量等主要轨道工作参数及其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柔性轨道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3.
大跨度斜拉桥柔性拉索的施工技术是斜拉桥施工难点,准确的下料长度(即无应力索长)和合理的安装方法是保证斜拉桥结构受力符合设计的两个关键工序。本文推导了柔性拉索下料长度的一种新算法,阐述了吊点法安装柔性拉索的工艺,工程实践证明了新的计算方法和安装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分析TB/T1400—2005《机车用铸钢轮心技术条件》,总结出一些新造机车铸钢轮心表面允许和不允许存在的缺陷。介绍某机车整体车轮崩裂事故,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认为铁道部铁运〔2007〕128号文《铁路机车车轮管理办法》的部分规定存在不合理性,叙述对技术文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95.
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轴拉试验的难点在于如何确保在试件轴向施加载荷,并且使试件在设计的均匀应力段断裂。为此,对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对中保证措施研究,提出外夹式哑铃型试件应力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取得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线性简化的轮对模型,研究了刚性轮对及独立旋转轮对的曲线导向机理.分析现有转向架结构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今后可能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97.
详细介绍了HXD2型重载货运电力机车转向架轮对驱动系统的结构、参数、主要技术特点及其性能,论证了其技术是国际先进的轮对驱动技术,对大功率机车轮对驱动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以及对HXD2机车的运用、维护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轮对与道岔接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轨道车辆车轮和道岔的磨耗问题,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及基于此原理的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对与道岔的接触问题,建立轮对与辙叉、护轨、基本轨的多体接触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轮对和道岔接触斑形状、内部应力以及接触力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车轮踏面与9号辙叉的型面不配合,轮对与辙叉形成两点接触,且接触斑狭长,靠近轮缘处踏面和辙叉接触斑的应力及接触力非常大,其数值远远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进入塑性变形阶段,这将导致车轮踏面与辙叉的磨耗严重.这一研究方法和计算结果将为道岔的合理设计以及轮对和道岔型面更好配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能够准确反映轮岔接触特性的车辆-道岔系统动态相互作用模型,从轮岔振动和轮岔接触几何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岔心区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对高速道岔系统动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长短心轨关键截面轨顶高度降低值可以明显降低轮岔动态相互作用,达到道岔区低动力作用目的.针对现有某种高速道岔心轨轨顶高度设置,提出心轨关键截面新的轨顶降低值方案.与既有轨顶高度设置相比,本文建议方案在不影响轮岔接触特性前提下降低了轮岔动态相互作用,有利于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客运站选址方案进行比选.针对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客运站选址方案比选的特点,构建方案层、因素层和指标层3层评价指标体系,从客运站布局的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出发,选取11个评价指标,给出各指标具体的定义及指标值确定方法.根据被评价方案中各指标值与理想方案中各对应指标值的同一度,组成同一度决策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带权同一度矩阵,通过比较带权同一度矩阵内各方案所对应的值,得到最优方案.以武广客运专线引入长沙枢纽的客运站选址为例,采用给出的方法进行方案比选,结果是在现长沙东站(黎托)新建长沙站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