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7篇
  免费   452篇
公路运输   9565篇
综合类   5647篇
水路运输   327篇
铁路运输   239篇
综合运输   326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41篇
  2020年   313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017篇
  2012年   1365篇
  2011年   1422篇
  2010年   1441篇
  2009年   1420篇
  2008年   1373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98篇
  2004年   637篇
  2003年   688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91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为提高磷石膏路基填料的强度和水稳定性,降低有害物质溶出,采用甲基硅酸钠、硅酸钠和乳化剂制备磷石膏固化剂(CA),并将质量比为0.5%、1.0%、1.5%和2.0%的CA加入到磷石膏中制备CA稳定磷石膏混合料(CASP),研究了CA掺量对CASP的力学性质(加州承载比CBR、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水稳定性(泡水软化系数和接触角)与有害物质溶出量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揭示了CASP的强度形成与水稳定性增强机理。结果表明:CA中的硅酸钠与磷石膏可生成硅酸钙凝胶与硫酸钠晶体,前者的胶凝作用和后者的填充作用提高了磷石膏的强度和密实度,CASP的CBR、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随着CA掺量的增加而大幅提升;由CA中的甲基硅酸钠所生成的聚硅氧烷憎水膜,改变了磷石膏颗粒表面的亲疏水性质,降低了磷石膏孔隙,改善了磷石膏的水稳定性,CASP的泡水软化系数随着CA掺量的增加而变大,掺2.0%CA的CASP与水分的接触角为91.4°;浸水11 d后掺1.0%CA的CASP可满足高速公路的路床填料CBR不小于8%和路基回弹模量不低于40 MPa的技术要求;通过硅酸钙凝胶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以及憎水膜的填充固封,CA显著降低了磷石膏砷、铬、铅、氟离子和磷酸根的溶出量,掺0.5%CA的CASP浸出液中砷、铬和铅含量分别满足地下水Ⅰ级、Ⅱ级和Ⅳ级标准。  相似文献   
232.
为探究纳米Zn O对SBR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首先制备纳米Zn O剂量为2%、3%、4%、5%、6%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通过比较SBR改性沥青和上述5种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优选出性能最佳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其次,对优选的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混合料和SBR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沥青技术性质及经济性,最佳的纳米Zn O掺量为4%;添加纳米Zn O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值增加了34%,纳米Zn O可以大幅度改善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相较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纳米Zn O/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也有一定改善效果,低温性能虽稍有下降,但仍远远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是利用纳米Zn O扩大SBR改性沥青的应用范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3.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创刊于2000年6月,是浙江省交通系统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刊物。学报以道路桥梁技术、汽车运用技术、道路运输管理、航海技术、机电技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兼顾其他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学生管理、文献综述等。学报遵循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34.
235.
236.
237.
238.
基于新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对粒料类基层的重视,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粒料类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模型,通过两种方式加载进行动力学瞬态分析,得到:①在车辆行驶轨迹线上,同一深度、不同位置的观测点上波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时程曲线形状、峰值相差较大,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时程曲线形状、峰值几乎完全相等,但两种加载方式得到的应力极值基本相同;②不论哪种加载方式,路表向下越深,应力峰值越小、扩散作用越强,观测点对荷载的反应越滞后;③垂向应力由表向下递减;水平应力总是纵向大于横向。此结论可为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动载作用下的应力工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9.
2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