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1篇
  免费   268篇
公路运输   4121篇
综合类   3221篇
水路运输   1014篇
铁路运输   3633篇
综合运输   44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508篇
  2014年   762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53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徐道立  刘红胜 《公路》2012,(2):132-135
对悬臂拼装施工的重点工艺和难点进行了介绍,并对悬拼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桥梁的悬拼施工积累了经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2.
为加强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有效性,交通运输部于近期发布了《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决定在施工阶段实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943.
为在设计阶段加强对小半径曲线分叉桥梁爬移、倾覆、支座脱空等病害的预防,总结桥型选择和构造设计经验,结合桥面宽度大、曲线内外侧内力差异大的特点,选用梁格法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建立2种模型探讨在桥梁平面分叉处是否分联的优缺点,以确定桥型方案,并进一步设计梁体细部结构。结果显示:1)在分叉处,采用不分联的形式可减小支撑反力的分配差异,可抗倾覆,爬移储备高,而分联方案施工周期较短,预应力损失较小,但内力有所增加,故确定为不分联方案,并在曲线段设置一处墩梁固结,其他支撑处调整支座偏心,进一步加强抗倾覆措施;2)箱室设计应保证腹板线型在分叉处顺畅过渡,预应力钢束配置应根据同跨内外侧腹板各自的内力差异以及不同梁段的内力差异选用不同的规格。  相似文献   
944.
945.
32m简支T梁是铁路桥梁的传统梁型,设计简支T梁时考虑到新规范在纵向线性刚度和横向刚度方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的不同墩高的数量进行统计,对其基础和墩台所用材料的消耗指标进行比较,判断他们之间存在的递增关系。为便于统计分析,将引桥区段的墩高按一定范围划分,分析寻求其规律性,结果是随着墩高的增减其延米指标也...  相似文献   
946.
公路运输铁路T梁施工在近年的铁路建设项目上时有出现,运梁方式的改变对于铺轨架梁施工有较大影响。从运梁设备的选型、加固方式及喂梁方式的变化和上砟方式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类似施工项目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47.
高速公路在圆曲线路段设计的曲线桥,各盖梁中心线互相平行,长度相等,但是由于各盖梁中心与路中线的斜交角度不等,引起架设梁板时桥面宽度缩窄或加宽,不能满足桥宽的设计值,所以必须改进圆曲线路段曲线桥的平面设计,保证桥面宽度。  相似文献   
948.
949.
《中国铁路》2011,(8):80-80
铁路总体系统的运行安全包括线路和列车的安全性,如果两者在标准和规范方面,只关注自身的优势,则有可能降低总体系统安全性。轮轨系统的实际状况可通过线路和车辆质量、相互作用的条件、几何接触和选线状况来确定,并且涉及到相关的标准、各个子系统的质量。与轮轨系统相关的车辆标准主要是EN14363,它规定了车辆动力学的线路检验条件、  相似文献   
950.
分析了道路桥梁裂缝的危害,指出了裂缝的不同类型,对其具体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为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