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108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5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梯形螺纹的加工是数控车削的一个难点。本文应用宏程序控制每次下刀起点,采用左右切削、分层进给的加工方式,简化了梯形螺纹数控车削加工程序,保证了梯形螺纹加工的精度,有效实现了梯形螺纹的数控车削加工。  相似文献   
92.
梯形轨枕具有稳定性好、振动小的优点,并能减弱传递给轨道的动荷载,使得梯形轨枕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均有较好表现,但是其横向阻力一直未进行系统试验研究. 本文研究了不同砟肩宽度(200、300、400、500 mm)梯型轨枕道床横向阻力,分析了阻力构成,并与Ⅲc型轨枕对比. 结果表明,在砟肩宽度均为500 mm道床上,平肩式梯形轨枕与平肩式及砟肩堆高150 mm、Ⅲc型轨枕相比,阻力分别提升了约55%、14%,并且,平肩式道床砟肩宽度由200 mm增加至500 mm过程中,梯形轨枕道床横向阻力无明显增长,其横向阻力主要由3部分构成,其中轨枕底面与道床摩擦提供约34%,枕心部位提供约47%,轨枕端部提供约19%. 试验表明,采用梯形轨枕,可选用较小截面尺寸的道床,从而大幅节约建设用地及道砟用量.   相似文献   
93.
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地下轨道实验室的减振实验,从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梯形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减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对28 Hz以上频段引起的振动,减振效果可以达到40多dB,可用于振动敏感区域的地铁隧道减振。为梯形轨道能够应用于地铁隧道减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介绍了一种双前轴转向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使用公式计算、可编辑表格求解、DMU仿真分析等方法,以整车最小转弯半径指标为输入,优化转向二轴内轮转角实际与理论偏差最小为目标,通过优化设计转向传动杆系及合理匹配转向梯形来实现双前轴(前桥)车辆稳定可靠的转向功能。该设计方法为双前轴(桥)转向传动机构设计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整体式向梯形的实际特性公式推导,及计算机对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使车 实际转角特性曲线更接近于理论转角特性曲线,减小轮胎的磨损,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6.
以往的汽车传动系梯形机构的设计,通常采用作图法来进行。这种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精度低,设计过程繁琐。本文提出了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具有快捷、准确、方便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梯形机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7.
利用Fluent软件包进行数值计算,比较了某动车组大功率变流器的冷凝器原有的梯形截面平直翅片结构与改进的百叶窗翅片结构之间的空气侧流动与传热特性.计算采用低雷诺数重整规化群(RNG)κ-δ两方程湍流模型,压力与速度耦合算法程序采用SIMPLEC算法,近壁区采用增强型近壁模型处理.计算结果表明,百叶窗翅片结构比原有的梯形截面平直翅片换热效果好.在所计算的5~10 m/s的流速工况下相应的换热最提高22%~35%,对提高变流器的冷凝器空气侧冷却效果具有较大潜力,对该冷凝器有重要的丁程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城铁高架桥上梯形轨枕减振道床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首次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上成功铺设梯形轨枕减振道床试验段,介绍梯形轨枕减振道床的结构、性能、减振原理,及施工过程中关键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对大规模推广使用该道床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9.
曲线地段梯形轨枕布置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梯形轨枕在设有超高的曲线地段平面布置的计算方法,以及曲线地段超高的实现方法.采用数值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实现任意半径、任意缓和曲线长度曲线上梯形轨枕布置的计算,简化梯形轨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0.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数变化对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该轨道系统中使用刚度小的减振器可提高其减振性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及改善轨下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