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80篇
综合类   120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济青高速公路的绿化植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系统整理与清查全线的植物类型(乔、灌、花、草)、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对不同植物在济青高速公路上的表现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352.
铁路固沙新技术—乳化渣油固沙造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53.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对于具有休闲、娱乐、健身、游览功能的公园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植物景观占有重要作用。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北湖水库项目为例,提出在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紧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植物景观设计紧密结合,增强场地的人文底蕴,提升公园文化内涵,打造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54.
该文在对国道207线沙阻路段的浑善达格沙地的概况、沙丘活动方式及造成公路沙阻等原因的实地调研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材料及植被优势进行固沙护路,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推出了“半隐蔽式黄柳活沙障”、“隐蔽式杂草沙障”、“人工黄柳裁植法”及引进草粒、采取条播法种植等固沙护路具体措施,为发挥地区性优势进行公路治沙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55.
格库铁路塔里木河中下游区段风沙危害严重,防沙体系建设是格库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难题,有必要在现有工程防沙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生物防沙体系的设计方法,从而保障铁路运营安全。利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铁路沿线风况、土壤、地下水等风沙环境特征,结合铁路沙害实地调查结果以及高矿化度水造林试验结果,分析研究区建设生物防沙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风洞试验和立地条件分类方法,构建阻固结合的铁路防护林体系结构配置模式。研究结论为:格库铁路塔河中下游区段建立植物防沙工程是可行的,铁路沿线可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3个危害程度、5种林带布局模式;共需种植各类苗木1 755.3万株,年需水量约983万m3。  相似文献   
356.
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和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目前国内外边坡生态防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边坡生态防护方法,并对护坡植物特别是护坡灌木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将促进我国边坡生态防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7.
《交通标准化》2010,(16):57-57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近日发布G/SPS/N/CAN/281/Rev.1号通报,修订CFIA第D-95-03号政策指令(第10次修订)。CFIA第D-95-03号政策指令拟议修订案将包括具有潜在风险的所有俄罗斯、日本、中国及韩国疫区港口,  相似文献   
358.
建国之初,全国铺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公路总共才350公里。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86.08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比1978年增长5倍多。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0公里到6万公里,实现通车里程居世界第二位的历史性突破,仅用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359.
张科研 《中国水运》2010,(2):158-159
针对内蒙古西部的自然条件和既有铁路现况,总结沙害治理取得成效的治沙措施,浅谈铁路风沙路基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60.
研究目的:分析研究固沙带和阻沙带防风沙体系组成机理,分析工程防沙(机械)和植物防沙条件、防护宽度确定、植物选择依据和布置原则、养灌条件等,提出后期养护与维修工作及人员配置要求,提出新的风沙防护措施,分析植物风沙防护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降雨量小于160 mm,地下水不能满足植物浇灌水量时采用工程防沙(机械防沙);降雨量160~280 mm,采用工程防沙+植物防沙相结合、微灌养灌;降雨量大于280 mm不需要微灌养灌、只需浇定根水。(2)植物防护采用乔灌木条带间隔布设,乔木株行距2 m×3 m、灌木采用2 m×1 m或2 m×1.5 m。(3)工程防沙:采用相应规格的方格和适应地形的数道高立式沙障相结合防护(树枝或土工网方格采用1 m×1 m;沙丘高度2~3 m,一般能远视,可以设1~2道高立式沙障,沙丘高度大于3 m,无法远视时设置2~3道高立式沙障)。(4)防护宽度:一条公路或铁路走向与风向夹角小于30°、防护宽度应按现行规范宽度L×sinβ(β为风向与线路的夹角)。(5)风沙防护新措施:地膜集水及有机植物加菌类孵化覆盖防沙。(6)植物防护风沙应与旅游、经济发展相结合,前期可适当增加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