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80篇
综合类   121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32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71.
为探寻植物-基质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Zn的优化组合,构造粉煤灰(H)、河沙(S)及混合基质(S+H)与灯芯草(Juncus effusus)、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和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考察Zn浓度100 mg·L~(-1)的废水,流经不同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后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系统对Zn去除率均高于95%,有植物系统对Zn的去除效果显著好于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的S+H基质对Zn的去除率高达98.82%,出水水质稳定,植物生长良好,但出水pH较高;水芹菜、灯芯草、水葫芦均能对Zn进行高效富集,水葫芦的富集能力最强,灯芯草的抗逆性最好,且向地上部分迁移Zn的能力最强;三种植物在相对偏碱性的条件下对Zn的吸收效果更好.综合评估,有植物的S+H基质是本实验中最佳的模拟除Zn湿地系统.以上研究结果为除Zn人工湿地的构建提供选材参考.  相似文献   
72.
湿地土壤盐分含量既反映了土壤盐渍化程度,也与区域内植物类型相关.以兰州市秦王川湿地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植物下的表层土壤(0~20 cm),即碱蓬(Suaeda glauca Bunge)、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紫菀(Aster tataricus L.f.)、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早熟禾(Poa annua L.),通过分析土壤p H值、全盐量和可溶性盐离子浓度,探究该区域土壤酸碱性质及盐离子对不同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秦王川湿地土壤酸碱度总体表现为中性,其中紫菀和早熟禾土壤呈弱碱性;植物与土壤盐渍化的对应关系分别为盐角草和碱蓬—轻盐土,柽柳—盐渍化土,冰草、早熟禾和紫菀非盐渍化土;土壤盐分类型为Ca~(2+)+Mg~(2+)—SO_4~(2-)+Cl~-型,以硫酸盐为主;土壤离子的对应分布特征为SO_4~(2-)-盐角草、Cl~--碱蓬、HCO_3~--碱蓬、紫菀和早熟禾,所有阳离子的最高浓度均在盐角草土壤中.因此植物的分布存在酸碱性和盐分的依赖性,且对盐分的依赖性更强,随着SO_4~(2-)和Cl~-浓度的增加,耐盐植物显现出了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3.
河流护岸生态化的建设中植物的选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植物护坡的护坡机理,分析当前植物护坡构建上现存的问题,提出植物选择流程,并根据江苏省内河航道特点推荐植物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74.
为解决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问题,从连续高架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车辆需求、交通指示标志识别需求、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以及桥荫植物生长特性等多方面分析,计算连续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确定的控制因素,得出桥梁结构高度、桥下通行净空高度以及桥下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控制指标,驾驶员舒适驾驶需求和桥荫植物生长所需高度为确定高架桥梁设计高度的验证性指标,并于某连续高架桥梁设计方案比选中应用。  相似文献   
75.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为例,采用烘干法测定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0~120 cm土壤剖面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1)雨季前,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83%~2.17%、0.82%~2.60%、0.79%~1.52%.在0~40 cm,沙拐枣和泡泡刺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在40~120 cm,土壤含水量为泡泡刺沙拐枣梭梭.2)雨季后,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土壤含水量呈增大-减小-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7%~3.19%、1.43%~2.97%、1.42%~3.41%.在0~60 cm,沙拐枣和泡泡刺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在60~120 cm,沙拐枣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泡泡刺和梭梭.3)沙拐枣土壤水分不稳定层深约60 cm,梭梭土壤水分不稳定层深约40 cm,泡泡刺土壤水分在0~120 cm土层内变化不稳定.三种植被的抗旱性强弱为梭梭沙拐枣泡泡刺.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绿化中植物的选择,公路绿化的土壤问题和管理养护问题。  相似文献   
77.
我分局新建大秦线西起大同 ,东至秦皇岛 ,全长6 4 3 4km。该线路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及北京市 ,所穿越地带山区多 ,地势复杂 ,全线气候温差大 ,年降雨量悬殊 ,西段寒冷干燥 ,东段温暖湿润。这条线路最突出的特点是地界窄 ,高路堤路边坡多 (坡面宽 6~ 12m左右的 180多km ,12m以上的有 5 0多km ,最宽处可达 30m) ,坡面陡 (坡度约为 1∶1 5~ 1∶1 7) ,所以路基防护任务很重。面临这个问题 ,我们于 1989年开始在大秦线高路堤段大面积采用植物护坡 ,并以平均每年递增 2 0万株的速度增长。虽然植物护坡是传统的路基防护手段 ,但在如此大面积的高…  相似文献   
78.
公路边坡防护安全与生态美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炜 《交通科技》2005,(5):29-31
论述公路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与机理,介绍公路边坡常见的防护形式,如植物防护、框格防护、护坡、封面、护面墙等.指出公路防护工程设计要紧紧抓住设计对象的土质、水文、气候等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防护形式,以确保公路边坡稳定、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79.
Objective A method of TLC-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was established to assay the content of polydatin in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Methods: Polydatin was extracted by methanol and separated with ch‘loroform-acetone-formic acid-water (4:4:0.5:0.2) by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emission wavelength were 284 nm and 384 n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calibrationgraph was y=7.02179x 4.5143, a linear regression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r= 0. 9936. C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proved simple, stable and sensitive. It can be used in quality control of herbs.  相似文献   
80.
在边坡上种草或铺草皮,既可阻止地表水对坡面的冲刷和风对坡面的吹蚀,又可绿化路线,增加美观。在冲刷不严重较缓而高度不大的土质坡面上,可选择适合于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草籽,直接播种于其上。在冲刷较严重的较陡(但不陡于1:1)和较高的土质坡面上,则可采用满铺草皮(平铺或竖铺的方法)。如果草皮来源困难,则可把草皮铺成方格状,在方格内种上草籽。植物防护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