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59篇
公路运输   370篇
综合类   168篇
水路运输   120篇
铁路运输   196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以某临近既有隧道的道路改建高挖方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差分软件模拟分析了边坡逐级开挖过程中隧道衬砌结构变形与主应力的变化规律,计算了衬砌结构安全系数进而评价隧道结构稳定性,并结合现场测量数据分析验证仿真模拟的可靠度。结果表明:随着超高边坡逐级开挖,隧道衬砌结构各部位变形均增大,最大主应力从压应力变为拉应力而最小应力均表现为压应力;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Ⅲ阶段右拱腰存在局部破坏风险,Ⅳ阶段拱顶与左边墙易受拉破坏;模拟值高于实际值,减少边坡爆破施工可确保隧道运营阶段的安全性,可为相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2.
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优异性能及其在混凝土结构抗弯加固中的应用成果,提出了采用配筋UHPC加固受损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方法,由此开展了UHPC加固受损严重主梁的混凝土斜拉桥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以探究主梁加固后斜拉桥体系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UHPC加固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施工方式整体协同工作性能良好,UHPC层与原混凝土间未发生脱黏破坏;UHPC加固后,主梁开裂荷载较原未损伤主梁提升了79.9%,且UHPC层裂缝呈现数量多、间隙小及宽度细的特征,并可有效抑制原主梁裂缝发展,说明受拉UHPC层显著提高了加固后主梁的抗裂性能;不同主梁裂缝宽度工况荷载作用下,斜拉桥体系变形恢复较好,残余变形很小,且当主梁出现严重损伤时,该体系仍具有很好的受力性能;UHPC加固后,主梁的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控制斜拉桥体系的极限承载力,主梁破坏时斜拉索应力为其极限强度的70.2%,斜拉索仍然具有一定承载力富余;UHPC加固后,主梁严重受损的斜拉桥体系刚度得到有效提升,主梁开裂前体系刚度较未损伤原主梁及灌浆加固后主梁分别提升了11.3%和29.5%;采用UHPC对混凝土斜拉桥主梁进行抗弯加固具有较大...  相似文献   
873.
[目的]针对舵机故障、控制增益未知和海洋环境干扰情况下的欠驱动船舶航向保持问题,设计一种考虑舵机故障的船舶鲁棒自适应航向保持控制算法。[方法]通过结合鲁棒神经阻尼技术和自适应方法,对繁重的神经网络权值进行横向压缩,仅需设计2个自适应学习参数对未知增益和舵机故障参数在线补偿,以确保船舶在舵机故障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执行航向保持任务。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半全局最终一致稳定有界(semi-global uniform and ultimately bounded,SGUUB)。最后以“育鲲”轮为仿真对象,建立非线性Nomoto数学模型,在海洋干扰下进行对比仿真试验验证。[结果]结果表明,在此策略下,“育鲲”轮在舵机故障情况下平均舵角输出比仿真试验中所对比的传统方法降低了51%,可改善航向保持控制效果。[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欠驱动船舶的航向保持控制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4.
城市外围过境高快速路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城镇地区的高快速路与超高压线、输油管、燃气管等重要市政管线互相影响的情况不断增加,结合沿江通道浦东段新建工程,聚焦在洲海变电站节点,研究超高压线条件下的高快速路方案设计。基于超高压线等复杂建设条件,提出地道、地面、“矮高架”三个设计方案,系统性进行方案比选,结合洲海变电站节点处的管线特点、沿江通道工程设计要求等,综合推荐地面方案作为实施方案,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5.
尽管水面无人艇(USV)已经应用于许多场景,但无人艇水面区域保持仍是一个极具研究意义的问题。主要原因是USV具有复杂的非线性水动力学和欠驱动特性。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确定的环境扰动及传感器测量噪声,很难对USV产生较好的控制效果。文章建立了一个适用于USV区域保持的简化数学模型,并提出一个闭环控制方法,既简化控制器设计又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性能。针对欠驱动USV的区域保持问题,提出基于环境最优位置控制(WOPC)改进后的策略,采用策略估计扰动的方向,生成考虑欠驱动特性的控制目标。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相较传统WOPC在不同环境扰动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能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876.
顾健  胡伟  彭成明  潘桂林  李明 《公路》2023,(6):128-135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塔直径3.6 m的钢管混凝土采用大节段浇筑工艺,管内C60自密实混凝土浇筑采用“导管+缓冲装置”。最大浇筑高度为43 m,混凝土易离析,浇筑质量控制难度大。设计了内置式与外置式两种防离析装置,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防离析装置在混凝土浇筑质量上的控制效果,建议在大节段钢管混凝土浇筑工艺中采用3 m布置间距的内置式防离析装置,可大幅减小浇筑过程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不利影响,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877.
为进一步减轻大跨径变截面桥梁结构自重,增加结构跨越能力并增强结构抗裂性能,提出了变截面波形钢腹板(Corrugated Steel Webs, CSW)-UHPC组合箱梁结构新理念,该结构截面尺寸更小、自重更轻,其结构剪力分布、截面剪应力分布与常规组合结构区别较大,需深入研究。以变截面CSW-UHPC组合箱梁为研究对象,取变截面微段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剪应力互等定理,推导了系统完善的腹板剪应力计算公式,并基于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简化计算方法。继而,设计了一片大比例变截面CSW-UHPC模型梁,模拟大跨径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典型的受力状态,完成了不同边界条件、不同加载位置、不同加载类型及微裂缝状态共计6种工况下的静力加载试验,获得了各截面剪应力分布及沿跨度方向承剪比变化规律,并结合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计算理论进行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各工况下腹板实测剪应力值与所提公式理论值、有限元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所提公式的正确性;组合箱梁倾斜底板参与了截面抗剪而不可忽略,体现出明显的变截面效应;特别是最大悬臂工况下其模型梁根部位置附近承剪比仅为2%~6%,剪力大部分由倾斜底板来承担,实测和理论剪应力大小...  相似文献   
878.
文章分析了船舶电站欠压保护的意义,并通过船舶电力系统在瞬变状态的各种情况的分析,得出了欠压保护整定值并不是在额定电压的80%-35%范围内可以任意选择的,大多数船舶应选择在额定电压的80%-70%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