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885篇
综合类   209篇
水路运输   210篇
铁路运输   511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上海长江大桥节段模型气动三分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主跨为730 m的钢主梁斜拉桥为对象,研究了栏杆、汽车等对汽车-钢主梁桥面系统的气动三分力系数的影响。进行了1∶60缩尺模型试验,开展了桥面无车状态、桥面有车状态和施工状态下的75个试验工况节段模型测力试验研究,并利用获得的三分力系数进行了全桥静风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栏杆增加了主梁的阻力系数;桥面车辆的存在使车-桥系统的阻力系数降低,升力系数的绝对值变小,升力矩系数绝对值变小;3种状态中三分力系数越大,相应的侧向、竖向和扭转响应越大;随风攻角变化,栏杆、汽车对车-桥系统阻力、升力和升力矩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2.
键合图理论在汽车纵向角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键合图理论建立了汽车5自由度振动系统的键图模型并推导出状态方程,以垂直振动、纵向角振动能量最小和控制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状态反馈原理代化出前悬架减振器的最佳控制力,对汽车驶过三角形单凸起时的振动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主动控制悬架的汽车,其纵向角振动得到明显的衰减。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减振器具有可调阻尼的必要性,提出了采用微机控制节流口以实现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结构方案。据此研制出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案是可行的,其调节性能良好,阻尼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04.
高速车辆外部流场中前侧窗区域对气动特性影响比较大,因为该区域存在着气流分离和再附着,并伴有剧烈的压力脉动,不仅影响车辆的气动阻力,还严重影响气动噪声。本文通过风洞实验手段,设计了用于测试车辆表面脉动压力和静压力的测试系统,并着重研究了该区域表面脉动压力和表面静压力在不同风速下的分布情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车用减振器的外特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轿车的弹性阀片和弹簧结合型减振器的结构形式,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开阀前、开阀后及压缩行程的阻尼力力学模型,推导出了减振器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该轿车减振器的模拟工作特性。计算机仿真和生产实践证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正确的,计算方法也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106.
范丽红  姚杰 《上海汽车》2002,(11):12-14
文章对轿车减振器漏油失效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设计和制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07.
李佳芮 《汽车维修》2002,(10):55-57
4.球头防护套的更换 1)拆下定位环及防护套,注意不要使防护套安装部位受到润滑脂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双扇折叠式乘客门气动门泵的安装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9.
汽车简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对简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指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振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基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汽车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分析了汽车乘坐舒适性/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对筒式液阻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提出汽车在不同行驶工况减振器特性的要求是不的;分析了被动式减振器的发展历程及非充气和充气减振器的特点,阐述了机械控制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电子控制式减振器以及电流变和磁流变液体减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动态特性;分析了筒式液阻减振器其于经验设计/实验修正开发方法的缺点,阐述了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设计开发方法的过程及其关键问题,最后分析了我国筒式液阻减振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问题,展望了减振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