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3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聪 《汽车科技》2012,(5):77-80
纳米氧化锌由于其在催化、光学、磁学、力学等方面展现出许多特殊功能,使其在汽车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索了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elf–propagation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简称SHS)技术制备颗粒状及短杆状纳米氧化锌的方法,该技术克服了以前制备方法纯度低、能耗高、工艺复杂等缺点,且颗粒分散性好、装置简单、工艺可靠、成本低。为纳米氧化锌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2.
透明导电膜     
《机电设备》2004,21(4):47-47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张德恒教授承担的“在有机衬底上制备高质量的铝掺杂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膜”项目和张承琚教授承担的“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于近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由国家基金委、山东省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在有机衬底上低温制备透明导电膜的技术具有创新性。在国际上率先在聚酰亚胺(PI)、聚丙烯二脂(PPA)和电工聚酯薄膜等柔性衬底上低温制备高质量的ZnO透明导电膜,其电阻率低,透射率高于80%,且附着性好,性能稳定。目前国内尚无同类技术和产品,该技术产品拥有…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氧化锌纳米颗粒引致大鼠肝细胞(BRL-3A)和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毒性的潜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1~100mg/L)的氧化锌纳米颗粒与细胞相互作用不同时间(12~48h)后,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及细胞生成的活性氧(ROS)和谷胱甘肽(GSH)浓度的变化。结果氧化锌纳米颗粒以浓度依赖模式及时间依赖模式诱导细胞毒性,且大鼠肝癌细胞对氧化锌纳米颗粒的耐受性好于正常大鼠肝细胞;ROS的浓度变化与GSH浓度变化的关系及其与细胞生存率变化的关系都呈负相关,即氧化锌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作用的。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诱导的细胞毒性在不同种类的细胞间存在差异,这一结果有利于准确评估纳米材料对生物机体的整体毒性效应,并为应用纳米材料科学、合理地治疗肿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25.
26.
提高灭磁开关电寿命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开华 《船电技术》2003,23(6):21-22
通过对灭磁开关分断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利用高能ZnO压敏电阻、LC振荡电路、PTC元件来提高灭磁开关电寿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7.
介绍了主断路器非线笥电阻的作用原理及运用现状,从选材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对非线性电阻的改进提出了设想。并分析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
在分析避雷器故障原因和故障诊断技术现状的基础上,以35 kV氧化锌避雷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围绕避雷器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避雷器性能在线监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采用溶液共混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在某溶剂下将纳米氧化锌与SBS制备成胶体,并通过合适的工艺将溶剂除去使之聚合,然后将其加入到基质沥青中,制得纳米SBS改性沥青。采用常规与非常规(美国SHRP)的试验方法对基质沥青、纳米氧化锌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纳米氧化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进而对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老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对几种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带有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来解决断路器跳闸问题.分析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优点,进行了该装置的参数计算和原理结构设计,同时提出了该装置长期无人监护的运行维护建议,从根本上解决了单独使用保护间隙时系统感应雷击跳闸和单独使用MOA时感应雷击造成部分跳闸或MOA击穿后的无防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