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1篇 |
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69篇 |
综合类 | 525篇 |
水路运输 | 507篇 |
铁路运输 | 133篇 |
综合运输 |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06篇 |
2011年 | 97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16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公路扩改建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老路基差异降沉的问题.桩网混合路基具有降低新老路基差异降沉和增强路基载承性能的技术优势,在公路扩改建工程中应用较多.基于工程案例,介绍了公路桩网混合路基改进设计方案,通过工程有限元模拟分析,在桩网混合路基降沉控制设计中,对不同路基高度的差异降沉控制影响开展了分析研究,揭示其差异降沉... 相似文献
52.
为保证红砂岩碎石土路基压实质量,减小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对红砂岩碎石土路基试验段开展强夯加固试验,分析路基强夯加固效果.研究表明,路基填筑高度一致时,路基加固效果随夯击能量增加而提高,且夯坑1.5m半径范围内土体出现明显裂缝和回弹;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增加而减小,路基密实度提高,夯击能量≥1200 kN·m时,累积夯... 相似文献
53.
54.
郭月芹 《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5,(3):60-6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快速、高效、无破损的道路检测技术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在落锤式弯沉仪(FWD),探地雷达(GPR),激光断面仪(RSP)、连续摩擦系数测试仪(CFME)及路面病害测试系统等相关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郑州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落锤式弯沉仪及路面雷达应用技术”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相似文献
55.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短管节在牵移和拉合过程中易发生偏移与倾斜,且GINA止水带压缩到设计值难度较大。以南昌红谷沉管隧道为例,从准备、牵移、拉合及后处理4个阶段介绍短管节对接拉合施工工艺。通过对底钢板打磨、涂抹黄油等,减小底部摩擦阻力。采用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液压数据量测、钢端壳间距测量等措施,对短管节轴线及平面控制。实践表明:GINA止水带压缩量误差仅为+4 mm,短管节轴线及平面偏差均在可控范围内,短管节干坞内拉合对接操作可行、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56.
以国内首条变截面沉管隧道工程-广州洲头咀沉管隧道工程为依托,总结了变截面管段成型预制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了管段起浮及浮运过程中干舷及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建立了二维和三维数值模型,揭示其结构空间受力特性。分析表明,管段预制时在内部模板台车上设置连续桁架作为补偿可较好满足截面渐变段成型预制的要求;对道路线形进行小幅度调整使结构横向对称、在渐变端增加压载及合理布置压载水箱可有效解决管段起浮及浮运阶段管段横、纵向倾侧的问题;变截面沉管隧道的三维空间受力特性较为明显,设计过程宜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以更准确地分析不同断面处的内力并进行结构配筋。 相似文献
57.
基于试验路段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的试验分析,建立路基回弹模量与含水量、回弹弯沉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水分传感器跟踪观测路基含水量,研究路基工作状态下含水量及回弹模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提出路基回弹模量季节变化关系的建立方法,基于此方法建立的关系式可用于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取值参考,并可用于路基路面回弹弯沉验收时验收标准修正系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58.
弯沉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的变化,以及美国MEPDG设计方法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弯沉指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角度出发,对弯沉指标的力学含义、工程意义以及设计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分析了弯沉指标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终指出,完善弯沉设计指标是完善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