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81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热应激蛋白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家兔及人和家兔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对象,分别对热耐受及非耐受动物组织和细胞的热应激蛋白(HSP)从分子量和等电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对HSP合成动力学进行了观察,并对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内HSP水平的联系作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可使热耐受组和非热耐受组动物组织和细胞迅速合成一系列HSP。新合成的HSP种类在各观察对象中基本相同,以HSP70(68~74)kd及HSP85(80~90)kd及PI为6左右的多肽合成增加最为明显,同步伴随着一些小分子多肽(分子量40kd,PI8左右)合成减少。各实验组不同组织及细胞合成HSP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淋巴细胞中HSP合成动力学表明,受热后立即出现以HSP70为主的多肽合成显著增加,3h~6h后合成达到顶点,再逐渐降低至9h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淋巴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41℃受热30min可引起细胞大量合成HSP,而不造成细胞形态学改变;37℃6h后胞内HSP水平达到最大时,再在45℃受热15min,其形态学改变要比单纯45℃受热的细胞轻得多,且损伤多是可逆的。本研究认为高温使机体组织细胞产生HSP,它在热耐受形成而保护机体免受热损伤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了3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刀豆素A诱导的抑制细胞活性水平。结果显示,肾病患儿初发时就存在抑制性T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减低,并随着激素治疗及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提示本病的免疫调节失衡可能是一原发性改变,在肾病发病机理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调查了32例三代内无血缘关系的西安地区汉族健康儿童HLA-DR。DQ抗原分布状况。结果示除HLA-DR_1外,其它抗原频率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HLA-DR,DQ抗原分布状态近似,但HLA-DR_1抗原频率在二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c≥0.197)。与上海资料比较,二者间差别较大, 因样本例数较少,未作统计学处理。提示HLA-DR抗原在中国南北汉族人群间的分布状态有较明显的差别。与国内部分少数民族HLA-DR抗原分布状态相比较,与蒙古、朝鲜等北方少数民族HLA-DR抗原分布状态相接近。  相似文献   
14.
应用3H-TdR及14C-UR参入淋巴细胞的双标记方法,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多抗甲素对人淋巴细胞DNA及RNA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抗甲素的浓度为0.1~10mg/L时,可显著增强淋巴细胞DNA及RNA的合成功能;当多抗甲素的浓度增至50~100mg/L时,对淋巴细胞合成DNA及RNA的能力呈现抑制作用,3H及14C标记物的参入计数减少。多抗甲素对淋巴细胞DNA及RNA合成功能的影响呈现双相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8例临床酷似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淋甲炎)患者,并与同期住院的8例亚甲炎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临床、治疗及预后的不同。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疼痛,发病初期血清T_3、T_4轻度升高,甲状腺吸~(131)I率与血清T_3、T_4呈分离现象,血清TGA、MCA均为阳性。与亚甲炎显著不同点为这些患者的病理检查均符合慢淋甲炎表现,对强的松反应亦不如亚甲炎那样明显,经随访1年~3年,均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文章分析了出现以上矛盾现象的原因,并指出此种病有可能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CTLA 4 )基因外显子 1的 4 9位点和启动子的 31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AITD)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 5 0例GD ,4 6例HT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分别用BbvⅠ和MseⅠ检测外显子 1和启动子的多态性。计算CTLA 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①与正常人相比 ,外显子 1GG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在AIT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AA纯合子基因型和AG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②GD患者启动子的CC纯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CT杂合子基因型发生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 .0 1,OR =2 .6 1) ;HT患者虽然有较多的CC基因型及较少的CT基因型 ,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③GD患者启动子为CC纯合子 ,外显子 1为GG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1,OR =2 .38) ,计算连锁不平衡系数揭示启动子的C等位基因和外显子 1的G等位基因有连锁不平衡。结论 CTLA 4基因外显子 1G49等位基因与AITD显著相关 ;CTLA 4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 (C T)与GD的相关性是由于其与外显子 1连锁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与50例食道癌、宫颈癌患者和30例经~(60)Co射线放疗的癌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CAs)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放疗前患者的CAs比正常人明显升高,而放疗后的患者,CAs又明显高于放疗前的患者,这些都说明了CAs不仅可作为癌症患者的细胞遗传标记物,而且也能检测由~(60)Co射线所诱导的遗传学效应。肿瘤的发生和射线的局部照射同样影响了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制的一种白血病瘤苗对C57BL/ 6小鼠一般状况 、抵御FBL 3细胞的攻击及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白血病疫苗 ,内含灭活的FBL 3细胞 +不完全弗氏佐剂 (incompletefoundadjuvant,IFA) +细胞因子(rIL 2、rIL 6、rGM CSF) ,皮下注射免疫C57BL/ 6小鼠 ,用FBL 3细胞皮下注射攻击小鼠 ,观察小鼠一般状况、成瘤率、瘤块生长情况 ;用病理学方法了解瘤块及疫苗注射部位病理变化 ;用MTT比色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 (macrophage ,Mφ)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ytotoxicTlymphocyte ,CTL)杀伤活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发现自制成的白血病瘤苗能有效的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Mφ及CTL杀伤活性明显提高 ,用FBL 3细胞攻击 ,小鼠成瘤率低 ,成瘤小鼠瘤块生长缓慢 ,瘤周单个核细胞浸润明显 ,瘤块内瘤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所用白血病疫苗制备简单 ,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周T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Ag-nuclearorganized regions,Ag-NORs)的表达对妇科生殖肿瘤诊断和病情检测应用价值。方法:应用KL-2型图像分析系统及其配套细胞培养银染等试剂和方法,分析147名妇科生殖肿瘤患者和100名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恶性肿瘤与健康人和非恶性肿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健康人和非恶性疾病中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平均IS%值分别为(7.79±0.70)%和(7.81±0.71)%,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患者IS%均值为(5.37±0.81)%,不同肿瘤及肿瘤患者不同临床时期IS%值小于6%比例为63.0-92.0%;于CA1125等肿瘤标志物比较,检测T淋巴细胞Ag-NORs具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可以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HCV与机体免疫功能间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5例HCV慢性感染者及5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 发现;1.慢性感染者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T细胞亚群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HCV-RNA阳性的慢性感染者外周血CD^+3T细胞及CD^+4,CD^+8T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