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55篇
公路运输   661篇
综合类   374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191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路面主要无损检测技术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就国内目前情况看,随着沥青路面快速检测与养护技术深入系统的研究,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路面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加之我国路面检测技术的规范和行业标准的不断提升,不久的将来,我国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实施,以及我国公路的管护水平必将有更加全面的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2.
现代道路的发展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于通行这一基本要求,更需要路面具有安全、经济、舒适的功能和使用品质,而其中较重要的就是路面的抗滑性能。由两条已竣工高速公路横向力系数的对比数据提出问题,对影响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适宜的抗滑磨耗层类型。  相似文献   
243.
研究人员提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概念,基于大量研究成果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的分级和阀值,建立了路面实际摩擦系数和路面湿滑现象描述间的联系。基于停车视距理论分析,提出湿滑路面条件下自由流车速的确定方法,结合通行能力速度——流量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而建立不同路面湿滑条件、特定交通流量下推荐限速值的确定方法。在本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了路面湿滑指数在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和发布在途驾驶员行车建议与警告信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4.
针对某中型货车制动时前轮摆振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前轮摆振的产生机理,先对振动现象进行检测分析,再改进制动器的结构,然后通过整车试验和制动器台架试验对改进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动时前轮摆振是车辆制动过程中前制动器的制动力矩波动造成的,与制动器结构有关,通过改进制动器这个摩擦系中的摩擦体的刚性,不仅可以消除制动时的前轮摆振,同时还可大幅提高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245.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集料的特性和级配对不同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研究中使用不同料源的集料制作沥青混合料面板,并使用美国国家沥青技术中心(NCAT)开发的轮胎磨光仪对沥青混合料面板进行磨耗。通过铺砂法、摆式摩擦仪、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和环形纹理测试仪(CTM)测量了每块面板的摩擦特性,建立了国际摩阻指数的数学函数,可预测国际摩阻指数(IFI)和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246.
在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在检测路面抗滑性能时,应根据竣工验收和路面养护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试验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47.
寇凤岐 《交通标准化》2010,(11):216-218
通过对影响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的抗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48.
针对路面平整度、弯沉、厚度、抗滑性能和压实度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全面系统地指出传统检测方法中的不足,分析比较路面传统检测方法与现代检测新技术的差异和相关性,介绍自动检测新设备和新方法,可为公路工程建设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9.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滑裂角为45°φ/2,但通过对北京地铁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隧道滑裂角大于45°+φ/2,因此应用土力学原理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新的地层滑裂角.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破裂角与隧道的覆跨比、矢跨比有关,且比45°+φ/2大10°~15°.运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隧道破坏时塑性区分布情况和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新的滑裂角更接近实际工程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50.
分析某在建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过程,该工程在隧道出洞时发生穿越冲沟,引起已建隧道洞项山体开裂,对隧道安全运营造成巨大隐患。设计中对未施作隧道进行加固设计及对洞口附近小滑体进行整治,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