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5篇
  免费   90篇
公路运输   637篇
综合类   277篇
水路运输   780篇
铁路运输   24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21.
车辆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底盘零件的弹性模态与轮胎模态或者车身声腔模态耦合,极易产生100~300 Hz的低频轰鸣,从而降低整车的NVH品质。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路面激励到车内噪声的所有传递路径,利用工况传递路径方法分析出对车内低频轰鸣贡献最大的关键路径;通过模态试验找到了路径上的模态原件并测试了路径与车身安装点的动刚度。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改进方案,并在实车上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改善后的车内低频轰鸣峰值降低了约9 d B,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2.
123.
圆柱类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其风荷载和风致振动一直是研究和设计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圆柱结构风致振动的机理,提出了O型套环这种被动式的三维气动措施,并对其减阻抑振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通过风洞内的天平测力和干索驰振试验,研究了O型套环的几何参数(间距、宽度和厚度)对气动力和干索驰振的影响规律,并对减阻抑振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标准圆柱类似,套环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和雷诺数密切相关;当雷诺数小于3.0×105时,套环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小于标准圆柱的结果,最大减阻率为29.5%;当雷诺数大于3.0×105时,套环圆柱的平均阻力系数大于标准圆柱的结果,最大增阻率为36.4%;标准圆柱和套环圆柱均会在高风速区间发生干索驰振,套环间距越小、宽度越大、厚度越小,对干索驰振的抑制效果越好;在亚临界区,套环圆柱可以减小阻力,原因是圆柱安装套环后,尾流宽度变窄,旋涡形成区变长,流场呈现三维特征;在临界区,套环圆柱会增大阻力,一定程度上可将套环视为对流场的扰动,加剧层流向湍流的转捩;套环圆柱对干索驰振的抑制和加剧与套环圆柱在临界区增阻的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124.
由双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三款半轴橡胶吸振器,通过对半轴吸振器系统进行锤击激励,测得了吸振器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工况下的共振频率及系统传递率。计算分析了系统主振方向的动刚度和阻尼比特性。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该半轴吸振器动刚度减小,阻尼比降低。阻尼材料为氯丁橡胶的吸振器具有比天然橡胶吸振器明显的低温敏感性。在吸振器工程设计时,应注意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5.
多连杆后悬系统有较好的操控性能,但有可能产生路噪问题。文章所述带多连杆后副车架的车型较同平台扭梁版车型有明显的120 Hz路噪轰鸣声。通过车身连接点动载荷计算和传递路径分析,发现后弹簧托臂到车内的传递路径贡献最大。通过加强车身板件、在后弹簧托臂加装动力吸振器和加强副车架横梁,最终将路噪峰值大幅降低。早期通过对悬架系统的建模和动载荷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关键传递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26.
以山东烟台某人行天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从经济、美观和舒适性方面对主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技术提高人行桥阻尼。参考德国指南叙述动力性能优化设计的原理并对TMD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设计,给类似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7.
某大跨度Π形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存在常遇风速下的涡激振动。为了抑制涡激振动,通过1∶50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针对-5°最不利风攻角工况,开展了涡振性能优化研究。试验对导流板、裙板、下稳定板、风障与整流罩等单一气动措施的制振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只有下中央稳定板能在0.65%的阻尼比条件下,将主梁的竖弯与扭转涡振振幅同时降低50%以上。据此开展了以下中央稳定板为中心的组合气动措施研究,发现整流罩与下中央稳定板的组合气动措施能将主梁的竖弯与扭转涡振振幅同时降低75%以上。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整流罩竖直板高度与下中央稳定板高度对该组合气动措施制振能力的影响,发现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增加整流罩竖直板与下中央稳定板高度均能有效提高组合措施的制振能力,通过优化了该组合气动措施的气动外形,组合措施能够完全消除Π形叠合梁在不同风攻角(0.65%阻尼比)下的涡激振动。最后,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该气动措施的制振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流罩组合措施能够同时降低主梁上下表面旋涡脱落尺寸,显著减小主梁受到的周期性非定常气动力,从而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若同时降低整流罩竖直板高度与下中央...  相似文献   
128.
为了能有效抑制波流耦合作用下悬浮隧道振动对人体适应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人体适应性的悬浮隧道振动指标限值获取方法。综合不同振动特性下人体适应性评估的经验、标准以及研究,提出悬浮隧道下人体适应性的加速度限值;同时通过数值仿真模拟悬浮隧道与人体振动特性,分析悬浮隧道振动条件下人体各部位受到加速度,并以人体加速度极限标准为基础,对悬浮隧道振动指标进行解析,提出抑振指标限值。结果表明:悬浮隧道下人体适应性的加速度为0.2 m/s2;人体仿真中腹部所受加速度最大,根据人体适应下的最大加速度,制定悬浮隧道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人体适应性限值表,提出在保障人体适应基础上悬浮隧道允许的最大振动与振幅。该结果可为后续悬浮隧道实例工程抑振指标取值提供数据参考,保障悬浮隧道人员通行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9.
曲轴是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轴颈的表面质量、圆度误差影响发动机的配合精度、旋转精度、甚至引起振动和噪声.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用户对汽车质量的更高要求,促进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因而也对曲轴的制造精度、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0.
本文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实践,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跨学科分析法,对小学生的学习数学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小学的实践教育中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观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小学生易于接受的兴趣教学实施方案。实践证明,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