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62篇
  免费   596篇
公路运输   6785篇
综合类   3531篇
水路运输   4101篇
铁路运输   2813篇
综合运输   528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912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973篇
  2011年   1008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144篇
  2008年   1265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830篇
  2005年   839篇
  2004年   563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482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0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应用,倡导“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融洽和谐的重要性、迫切性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诸如: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都对“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的融洽和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一定意义上说,“融洽和谐”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因此对人与技术、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2.
143.
在开发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系统集成和设计过程的体系结构是减少设计周期和降低设计成本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个集化的工程环境。它是一个针对复杂系统在系统和体系结构水平上进行设计、分析、检验和管理的环境,一个系统综合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4.
根据液力变矩器试验外特性反算内特性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的内特性反算方法,对离心涡轮变矩器JQB2和EQQ3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计算方法简单、可靠,反算结果可供同类型变矩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5.
针对某中型客车车门异常振动问题,应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车门异常振动的机理,进行了试验验证,较好地解决了车门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46.
对小凌河旧铁路钢桥的材质特性及损伤状况研究表明:该桥经过长期服役后,钢板中出现了明显的疲劳位错结构,其累计损伤度达到疲劳损伤的第Ⅰ阶段,但距疲劳断裂仍有很大距离.因此,如果仅从材料角度考虑,该种钢板仍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7.
148.
船舶液力耦合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船舶动力装置动态建模与仿真的实际需求,引出了其主要部件之一的液力耦合器数学建模在稳/动态特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其试验曲线(输入特性形式)作为数据源去构建准稳态数学模型的困难之处:寻找一种通用的数学表达形式,以实现①液力耦合器在额定工况及其附近的试验曲线的内插与外廷;②过渡工况液力耦合器数学模型的设计(如液力耦合器接合和脱开过程其滑差从100%向额定滑差值方向的变化)。本文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液力耦合器动态建模中的应用。文章先介绍了其数学建模的思路和要点:①选择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包括传递函数)与结构(人工神经网络隐含层数目和神经元个数);②提高人工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措施;③利用专业知识扩充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用的数据样本。然后叙述了其数学模型在某船舶动力装置稳态、动态特性计算机仿真研究中的某些有意义的结果:①正常航行(四机双桨)稳态工况时各车令下液力耦合器的滑差;②不同螺旋桨螺距下的液力耦合器接合过程的滑差变化;③怠速→前进五的急加速过程的滑差变化。  相似文献   
149.
150.
路面表面特性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简要论述了路面的表面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建议大力研究和推广透水性青路面,加强对水泥混凝土耐磨性能、路面平整度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表面特性和经济模型以及事故路段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