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8篇 |
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761篇 |
综合类 | 383篇 |
水路运输 | 408篇 |
铁路运输 | 677篇 |
综合运输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86篇 |
2009年 | 103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85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解决盾构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掘进时开挖面应力释放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一种既有的体积损失率迭代求解应力释放率的方法,依托广州地铁21号线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掌子面不同软硬岩比例、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应力释放率变化趋势,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在盾构隧道掘进穿越上软下硬地层分界面的过程中,围岩的初次应力释放率范围基本保持在24%~36%,且随掌子面硬岩比例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 2)相对于围岩条件而言,埋深对应力释放率的影响更小。此外,在盾构隧道穿越上软下硬地层的全过程模拟中,根据围岩变化情况随不同开挖步动态调整应力释放率这一做法较全程取一固定应力释放率值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12.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6)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回馈社区型的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应当被倡导。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通过设施自身的功能与空间资源实现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以此来促进城市功能的混合使用,节约土地空间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共同推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结合上海"十三五"地铁建设规划,以即将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轨交14号线昌邑路站为样本,将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设施联动开发模式作为向导,针对拟建设站域提出了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场景化。最后,对空间、交通、功能等一系列构成要素在回馈社区型地铁上盖综合服务设施中的互相关联及作用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进而探索出一种适应于研究样本及相似型样本的联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13.
白车身的气密性是驾驶室气密性的基础。文章对卡车白车身设计过程中影响气密性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些因素出现的部位及设计要点进行了说明,同时建议了一些气密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14.
以南京长江大桥双曲拱桥维修改造工程为例,在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后,以修旧如旧、提升承载力和延长结构耐久性为原则,采用拱肋/横系梁增大截面、拱背加厚、拱上填料更换为泡沫混凝土和连续配筋板、拱肋增设牺牲阳极锌块、防排水系统改造升级以及外露混凝土增设防护涂装的双曲拱桥综合改造提升技术;对双曲拱桥综合改造提升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竖向分层水平对称、预留通道、施工设备轻型化和施工过程监控等拱上填料拆除技术,研发出满足新增截面厚度小、新老混凝土龄期差异大、干缩要求高和施工环境苛刻的拱肋增大截面高性能自密实细石混凝土,采用人工电锤+高压水冲洗混凝土凿毛工艺、灌压相结合分段泵注混凝土浇筑的拱肋增大截面施工工艺,采用拱分仓浇筑、坡度控制及防裂措施的拱上泡沫混凝土施工技术,总结出混凝土防护涂装的施工工艺和厚度控制方法;双曲拱桥综合改造提升技术成功应用于背景工程,在结构自重不增加的情况下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耐久性和外观得到明显改善,维修改造效果显著,为其他类似双曲拱桥改造升级提供借鉴,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15.
216.
为解决复杂环境下基坑开挖时下方地铁隧道正常运营的难题,依托郑州某市政管廊上跨地铁区间隧道项目,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及施工监测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选取合理的基坑围护方案,可减小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对地铁区间隧道的扰动影响; 2)对于工程地质情况较好的地区通过细化上跨基坑开挖方式,采用基底加固+抽条施工的方案可保证地铁区间隧道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217.
通过对北京市一条城市主干路穿既有及规划铁路立交方案的设计分析,对道路与铁路交叉的节点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对上跨和下穿两种交叉方式进行对比,探讨如何根据现况地形、地质、道路用地及现场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节点方案,确保设计合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218.
以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某双曲拱桥为工程实例,根据现状桥梁的病害特点,给出了针对该双曲拱桥加固维修的两种方法及其对应的计算结果。主要分析了两种加固方案下,主拱圈截面加强、腹拱圈内衬混凝土、换填轻质混凝土等加固措施对双曲拱桥主要构件的承载能力、裂缝、稳定性等指标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结论:方案一通过增大拱圈截面及腹拱圈内衬钢筋混凝土,可以提高主拱圈与腹拱的承载能力,但由于加载明显导致桥墩盖梁抗剪承载力,主拱圈稳定系数不足;加固方案二通过换填拱上填料为轻质混凝土并加高桥台盖梁,加固后可以很好地满足双曲拱桥的各项力学性能,相比方案一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20.
传统装配式承插桥墩因为要求承插深度较深,导致工程应用有限。该文提出改进承插式的拼装构造,包括侧面剪力键、墩底U形抗冲切钢筋、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大直径金属波纹管约束等措施。列举了当前的承插式深度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承插式桥墩承插深度计算公式。讨论了轴压比、混凝土强度等因素对承插深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改进承插式连接使承插深度减小,降低了承台厚度,拓宽了工程应用范围;在荷载等级不高的非抗震区,承插深度可达到0.7倍墩柱直径;剪力键构造对承插式抗弯贡献了20%。轴力偏心距小于0.5倍墩柱直径时,轴力对承插式构造抗弯是有利的;当偏心距大于0.5倍墩柱直径时,需要适当增加埋置深度。增大混凝土强度,可降低承插深度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