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8篇
  免费   248篇
公路运输   3066篇
综合类   1475篇
水路运输   1136篇
铁路运输   1721篇
综合运输   128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6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962.
为降低带外伸跨的钢桁梁悬索桥主桁杆件疲劳应力幅,研究不同结构体系对主桁杆件疲劳应力幅的改善效果。从杆件疲劳应力幅和竖向刚度的角度给出最佳方案;并从线路坡度与曲率的角度,研究该方案对列车走行过程中线路的影响,进而确定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去除桥塔处的刚性竖向支座,换成吊在主梁下弦节点的弹性吊索,能有效地降低桥塔位置处上弦杆和主梁梁端下弦杆的疲劳应力幅,且主梁的竖向刚度较理想,对列车走行线路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63.
对气门外弹簧试样断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检测分析,查找出了断裂故障产生的原因,为避免此类失效事故的再度发生,针对原料生产商和成品生产商,提出并实施了多项改进措施,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64.
965.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疲劳驾驶,并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对保证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采集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提取了18项与驾驶行为相关的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疲劳驾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整体的识别准确率为0.785,其中召回率为0.61,即61%的疲劳驾驶状态可被识别出来.实验表明,基于车辆运行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与其他客观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和图像面部特征)相比,具有简单方便,不影响驾驶,且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966.
967.
以普速铁路京九线不同曲线半径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磨耗和裂纹萌生预测模型;计算60N廓形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的轮轨接触状态,预测了不同曲线条件下磨耗发展率、裂纹萌生位置与寿命,并与京九线现场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损伤的累积,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的阶段磨耗发展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曲线半径小(600 m)的磨耗发展率降低最快,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平均磨耗发展率降低趋势减缓;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裂纹萌生位置均在钢轨表面以下1~3 mm处,横向位置在距离轨顶中心15~20 mm范围内,曲线半径600 m外轨裂纹萌生寿命大约为2.64×10^5次,内轨裂纹萌生寿命约为4.86×10^5次,与现场观测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968.
将韧性耗散模型及其相关修正模型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变幅载荷作用下,相比于传统的损伤等效方法,考虑了载荷间相互作用效应的疲劳损伤等效法则更为合理.结果亦显示在前后两级加载的损伤等效过程中,应力比作为影响因素时,无论是放在系数上还是指数上,均可以有效地表征载荷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此外,在已有系数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得到了更加简洁的寿命预测公式.通过典型材料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DI弹条非正常部位断裂的研究,发现扣件安装时弹条与铁垫板安装孔发生接触,致使弹条在中肢与尾部圆弧过渡区域产生应力集中,发生早期疲劳断裂。本文在研究弹条结构及安装方式的基础上,在弹条的中肢与尾部圆弧过渡区域引入"凹面"结构,对弹条进行结构优化,并通过扣压力和疲劳性能检测、实验室疲劳断裂检验、现场试铺检验等对带有优化"凹面"结构的DI弹条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弹条扣压力和疲劳性能均合格,且能有效抑制因接触产生的非正常部位断裂,提高弹条性能。  相似文献   
970.
针对某自卸车长时间使用后副车架局部出现疲劳裂纹的情况,以该重型自卸车副车架为原型建立计算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副车架的不同工况进行静力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典型工况下,副车架产生的等效应力比较接近,扭转工况时产生的等效应力最大,为270.1 MPa,安全系数为1.26,满足强度要求;但车架前中部管梁处位移比较大,应力集中较明显,长时间使用后该处容易产生疲劳断裂。模拟分析数据可为重型自卸车副车架优化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