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50篇
  免费   1011篇
公路运输   27857篇
综合类   11947篇
水路运输   8872篇
铁路运输   10729篇
综合运输   2856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093篇
  2022年   790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1021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396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1736篇
  2014年   3694篇
  2013年   3167篇
  2012年   3677篇
  2011年   3764篇
  2010年   3654篇
  2009年   4186篇
  2008年   4225篇
  2007年   3385篇
  2006年   3259篇
  2005年   3601篇
  2004年   3017篇
  2003年   3576篇
  2002年   2731篇
  2001年   1961篇
  2000年   1272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579篇
  1997年   467篇
  1996年   439篇
  1995年   422篇
  1994年   30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79篇
  1990年   244篇
  1989年   2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61.
一、驾驶员的视力与车速的关系 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是动视力.一般来讲,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动视力随相对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快,视力下降越大.当车速达到70 km/h时,视力为1.2的驾驶员,此时的视力会下降到0.7.另外,眼睛至焦点的视认距离也随车速而变化,当车速为60 km/h时,视认距离为240米;80 km/h时,为160米.也就是说,车速提高三分之一,而视认距离将减少三分之一.车速对视力的影响,是肇事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2.
本作根据从事公路勘测设计,项目管理工作几十年的亲身体会,从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隧道数量激增,水下隧道也相应增加,不仅在数量上,规模上,施工难度也在增大的现况下,首先回顾我国已建成的水下隧道的情况,着重介绍正在兴建或规划中的过大江,跨海湾,河口及海峡公路水下隧道的资料,提出隧道与桥梁在路过这些部位的特点,特别是对水下公路隧道存在的安全,通风,监控,施工,防水等五个主要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隧道,桥梁过河方案作客观,公正地评价,应从经济、技术以及运营管理诸方面进行认真,细致比较,做好方案论证。  相似文献   
163.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是铁路信号技术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该系统能在信号设备运行的全部时间内监测设备运行质量状态,全天候实时或定时对主体设备进  相似文献   
164.
针对我国铁路列车提速后线路结构所出现的突出动力学问题,基于现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综合提出了强化提速线路的五项关键配套技术对策;通过线路现场试验、工程实践及实际运营观测,检验了所提技术措施的实际运用效果和现实可行性。提速线路强化配套技术措施的逐步实施,是确保中国铁路提速线路长期、安全、可靠运营并保持低维修成本的根本前提,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5.
DSP技术在移频自动闭塞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运用DSP技术解调FSK信号的方法及系统接收带宽确定的条件和DSP芯片实现时域频域变换的算法及抗干扰算法。  相似文献   
166.
介绍了双层机车车辆综合试验车的开发研制过程,主要试验功能,主要技术特征及结构性能等。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Lancia     
《汽车杂志》2005,(5):193-193
Q:大编们:你们好!请教一些问题:1、请介绍一下蓝旗亚。2、SUV的梯形底盘有何优点? 3、差速器是什么? 4、兰博基尼“鬼怪”是哪一型号.请给出一小图片。  相似文献   
170.
坚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按照“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要求,立足国产化,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1)加快机车车辆升级换代——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