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87篇 |
免费 | 8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454篇 |
综合类 | 7492篇 |
水路运输 | 5590篇 |
铁路运输 | 5222篇 |
综合运输 | 16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5篇 |
2023年 | 783篇 |
2022年 | 1082篇 |
2021年 | 1429篇 |
2020年 | 1008篇 |
2019年 | 585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391篇 |
2016年 | 452篇 |
2015年 | 912篇 |
2014年 | 1620篇 |
2013年 | 1687篇 |
2012年 | 2009篇 |
2011年 | 2258篇 |
2010年 | 1913篇 |
2009年 | 1880篇 |
2008年 | 2454篇 |
2007年 | 2023篇 |
2006年 | 1630篇 |
2005年 | 1623篇 |
2004年 | 1224篇 |
2003年 | 950篇 |
2002年 | 799篇 |
2001年 | 749篇 |
2000年 | 456篇 |
1999年 | 267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211篇 |
1996年 | 206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208篇 |
1993年 | 201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彭惠民 《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13,(2):52
<正>涡流式的钢轨制动由于能够在钢轨与车辆(车轮)间直接产生制动力,所以,可以不依赖于车轮与钢轨间的粘着而产生制动作用。而以往的直流励磁式制动还存在需要确保断电时的励磁电源和制动时钢轨升温较高等问题。因此,日本铁道综合技术研究所将无需电源的线性电机型钢轨制动列为开发目标。该制动方式是 相似文献
102.
103.
葛方华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3,(5):26-29
在信号系统的设计、制造、施工、调试等阶段进行安全保障很重要。重点介绍按照欧洲铁路安全标准对铁道信号系统进行交叉接收以及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4.
105.
张正贵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2,(4):74-76
依据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评价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地铁运营安全BP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提出了地铁运营安全BP神经网络的评价理论及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和实践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结果合理、精度较高,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对批量运用的3种进口和国产粉末冶金闸片的摩擦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测得的平均摩擦系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闸片压力、制动初速度和初始温度会对闸片的摩擦系数产生影响。根据该研究成果,在评价某种闸片性能优劣时,可以重点考核其在低压力、低速和高温初始条件下摩擦系数的稳定性。最终,挑选闸片A作为装车闸片,该闸片完成60万km载客运用考核后,制动盘摩擦面没有出现热斑、划伤、热裂纹等不良现象,闸片摩擦块状态良好,没有出现掉块等异常现象,证明该闸片可以满足250 km/h动车组使用要求。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修订闸片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城市轨道交通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与列车安全运营密切相关。如何保证CBTC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验证与确认(VV)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该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介绍了VV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阐述了VV技术在CBTC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09.
王俊华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90-92
三国历史文化的历史地位凸显,三国历史文化拥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国内时代影响力。梳理三国历史文化可实现鉴古知今、发扬光大的目的。借助三国文化实现当代许昌特色文化城市和城市特色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基于因子分析与AHP的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舒适度研究偏重于列车运行物理指标层面的现状,结合人机工程学、环境与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了综合满足旅客乘坐需求、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的高速列车广义舒适度的概念。在对北京至四方的铁路线运行的CRH2型动车组745位旅客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降维,利用AHP构建乘坐舒适度评价模型,得出舒适度影响因素的权重,并提出改进建议:1.细化列车振动、噪声与照明舒适度评价指标;2.优化座椅休息、就餐、娱乐等功能设计;3.进一步调控车厢温度、湿度与空气质量。该模型的建立为我国高速列车乘坐舒适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