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改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耐水性能,通过掺加矿物微粉和憎水剂对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强度保留率、电通量和膨胀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加了矿物微粉和憎水剂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强度保留率较基准有所增加,矿物微粉掺量为20%时,各龄期强度保留率达到了最大值;在标准养护和水养的条件下,随着矿物微粉掺量的不断增加,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电通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矿物微粉掺量为20%时,28d电通量达到850C和900C;掺加20%矿物微粉和0.3%憎水剂的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膨胀率要高于基准组0.05%。  相似文献   
1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种掺量的国产多聚磷酸(分别占沥青质量的0.6%、1.0%、1.5%、2.0%)改性70号沥青。通过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弯曲梁蠕变试验、粘度试验及四组分试验研究了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性能及可能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经多聚磷酸改性后,沥青的高温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温度敏感性降低,粘度提高,但低温性能略有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多聚磷酸掺量对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对低温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四组分试验揭示了PPA的改性机理主要在于改性沥青化学组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β-苯乙胺为原料,经酰化生成N-苯乙基苯甲酰胺,再与多聚磷酸(PPA)反应生成1-苯基-3,4-二氢异喹啉,经还原生成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拆分得到(S)-1-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最后经酰化、酯化得到最终产物索菲那新(1-(S)-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2-甲酸-3-(R)-奎宁环酯),反应总收率21.79%,产物结构由1 H-NMR光谱表征.该工艺制备索菲那新的方法简单,原料便宜,后处理容易,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以AC-20为基底沥青,磷酸作为改质剂,研究添加磷酸对沥青胶浆性质的影响,并以磷酸改质沥青作为马歇尔试体,研究添加磷酸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经过试验,添加磷酸确实有效增加沥青胶浆的劲度,也会加速沥青胶浆的老化;增加混凝土承载力、抵抗车辙变形能力、抗张强度和耐磨损能力。添加磷酸也会降低沥青混凝土抗水侵害能力,磷酸的添加量越多,沥青混凝土水害的情形越严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磷酸可以添加到2%。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磷化处理是提高油漆、塑料等有机涂层与钢铁表面结合力及防护性能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冷轧钢,在轧制过程中表面形成一层有机膜,它的存在大大降低漆膜的结合力甚至会片片脱落。因此,冷轧钢件的磷化处理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同时测定了26例RDC-抑郁症脑脊液,血小板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并分析了测定值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的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抑郁症血小板cAM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小板cGMP及脑脊液cAMP、cGMP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抑郁症患者偏执症状愈重,其血小板cAMP,脑脊液cGMP水平愈低。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报告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时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室速和室颤)4例。表明ATP虽是当今临床上治疗室上速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并非很安全,应引起重视。并详细讨论了ATP所致心律失常的机理,提出了使用药物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麻孙富 《航海》1995,(1):30-30,3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