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50篇 |
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230篇 |
综合类 | 686篇 |
水路运输 | 468篇 |
铁路运输 | 889篇 |
综合运输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80篇 |
2021年 | 223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62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171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216篇 |
2008年 | 205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15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对基于优化链路状态协议(OLSR)和源路由的多径路由算法(SR-MPOLSR)进行仿真分析发现,由于网络拓扑信息不完整和多径耦合问题,SR-MPOLSR难以找到源路由路径,并且难以提高端到端分组传递的成功率.为此,对OLSR协议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冗余扩散、代理发布和代理选择功能,以获得网络完整的拓扑结构;设计了一种耦合因子为0的多路径选择算法,以避免同源多径业务流之间的相互干扰.仿真实验表明,在大业务量的情况下,改进算法分组投递的成功率比原算法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02.
卫家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470-473
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确定是集装箱堆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缩短集装箱船在港停留时间,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优化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启发式优化算法,模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装船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集装箱码头装船效率。 相似文献
103.
简支转连续桥梁施工中若干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概述
大寨2号桥位于京沪辅线南线济南一莱芜高速公路障丘市境内,上部采用13×30m装配式预应力简支转连续箱梁,连孔长度3×30m和4×30m,主梁中心距为3,37m,预制梁高度1.60m,利用湿接缝与墩顶连续端现浇形成梁间刚性连接。梁问设置1.43m宽湿接缝。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分析自动驾驶车辆对交通流宏观特性的影响, 以手动驾驶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元胞传输模型(CTM); 应用Newell跟驰模型作为手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应用PATH实验室真车测试标定的模型作为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 计算了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在均衡态的车头间距-速度函数关系式, 推导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 计算了混合交通流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最大通行能力、最大拥挤密度以及反向波速等特征量, 依据同质交通流CTM理论建立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CTM; 选取移动瓶颈问题进行算例分析, 应用混合交通流CTM计算了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的移动瓶颈影响时间, 应用跟驰模型对移动瓶颈问题进行微观数值仿真, 分析了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 验证了混合交通流CTM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有效计算移动瓶颈的影响时间, 在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 混合交通流CTM计算结果与跟驰模型微观仿真结果的误差均在52 s以下, 相对误差均小于10%, 表明了混合交通流CTM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 混合交通流CTM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思路, 基于微观跟驰模型与目前逐步开展的小规模自动驾驶真车试验之间的关联性, 混合交通流CTM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未来不同自动驾驶车辆比例下单车道混合交通流演化过程, 增加了模型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加固方式,可有效改善原结构受力,改善原桥下挠,增加应力储备,在对混凝土梁式桥的加固上效果显著,应用也越来越多。但目前针对桥梁的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相关的设计标准、锚固转向装置采用材料及构造形式差异性较大,加固施工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使得很多桥梁的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文章通过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等多种结构类型的梁式桥进行加固,对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技术的流程、应用进行探索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介绍了基于环线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设计思想,分析该思想下的追踪原理,并着重以广州地铁三号线为现有条件,重点阐述了STC(车站控制器)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并分析了此种情况下的行车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07.
GUO Qiang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5,10(4):364-367
Mobility manage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all-IP radio heterogeneous net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an efficient mobility management, with low delay and low beacon overhead, a micromobile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mmSCTP) scheme was proposed. This scheme reasonably utilizes SCTP features and elaborately designs execution-steps for vertical handoff. Moreover, it provides fast locating for idle mobile node when a session is initiated by the correspondent node. The analy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fast vertical handoff and effective loca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08.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现状的分析,提出TOAS在无纸化办公背景下的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OAS进行改进和设计.对OAS的各部分功能和使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OAS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如何在移动自组网中实现有效的多播路由技术是当前此领域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间题.文中对当前一些典型的多播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从多播路由的拓扑结构、发现策略以及对单播路由的依赖等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多播路由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无线Mesh网络的跨层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由于无线M esh网络(WMN)在拓扑、传输和业务上的特性,传统的用于有线网络的分层协议设计方法已不能保证其服务质量(QoS).探索基于物理层、MAC层、路由等协议层的WMN跨层设计方法的目标是在无线资源利用率和多媒体业务的QoS需求两方面达到较好的折衷.WMN各个协议层在设计过程中的有关协议和算法要求附加统一的跨层管理器,监测各层的分组传输性能或需求,动态控制或调节相关算法.通过实现较高协议层的多媒体业务QoS需求与较低协议层的网络状态信息在各协议层之间的共享,可以达到对协议层控制算法的优化.在合理地选择跨层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多个协议层需要联合设计与优化.从物理层、MAC层、路由协议层和TCP层等层面介绍了WMN跨层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归纳了目前WMN跨层设计中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些理论和关键技术,包括自适应速率与节能机制、基于QoS需求的跨层MAC协议设计和路由协议设计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