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49篇
公路运输   350篇
综合类   220篇
水路运输   94篇
铁路运输   193篇
综合运输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混凝土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混凝土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进行研究。以不出现主拉应力和最佳应力比为界限,确定合理竖向预应力值的范围,并给出竖向预应力设计步骤。分析了腹板开裂与否竖向预应力与纵向下弯预应力2种布束方式的优劣。竖向预应力筋合理布置间距建议值为30~50 cm。  相似文献   
42.
结合工程探讨开口钢管桩在竖向荷载下的承载机理,推导了考虑闭塞效应的桩端阻力理论公式,并与建筑桩基规范中的经验公式以及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3.
高吉才 《世界桥梁》2002,(3):32-34,44
以连徐高速公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为例,介绍了拱肋内倾的“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竖转系统组成、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4.
采用模型试验实测了圆筒结构变位值,并分析了圆筒转角Θ与抗倾有效比η和推动矩MHU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圆筒结构变位控制值。  相似文献   
45.
以某斜坡段桥梁基桩为原型建立室内模型进行竖向承载力试验,并与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竖向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桩顶竖向荷载相同时,基桩顶沉降量随斜坡坡度及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基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上没有出现较明显的拐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模型试验结果大,但两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误差除60°边坡达到15.54%外,其他均在10%以内;边坡坡度越大,基桩极限承载力越小,减小幅度为5%~25%;不同坡度下基桩桩身轴力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坡度越小减小幅度越大;斜坡基桩的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承担,桩端阻力占比为70%~80%,坡度越大桩端承担的荷载比例越大;随基桩自由段长度的增加,基桩极限承载力减小,减小幅度为5%~15%;竖向荷载作用下斜坡段桥梁基桩主要表现为变形过大所导致的基桩屈曲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46.
探讨了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了平交口连接部的纵断设计及平交口竖向高程的调整,从而达到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  相似文献   
47.
为减少行人对机动车行驶的影响,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人行天桥在城市道路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通过对大跨径钢结构天桥如何提高竖向自振频率加以讨论,提出解决桥梁自振频率偏小的解决方案,确保桥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48.
道路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对整条道路的技术指标有着较大的制约。当交叉口位于坡面上时(如桥头接坡),随着道路纵坡值的增加对车辆的行车舒适性有着明显影响。通过对该类交叉口竖向设计进行分析,提出评价指标及优化措施,以改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49.
关于嵌岩桩码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嵌岩桩的定义,针对嵌岩桩码头的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对嵌岩桩承载机理、深度效应、软化效应、竖向承载力、沉渣厚度以及芯柱长度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0.
竖向控制是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关键所在。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当楼高超过20层时就必须考虑分段投测。从精度分析的角度出发,通过推导给出了分段投测的最佳高度。实践证明:这个高度既方便了投测的可操作性,又能保证投测的精度,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