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38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176篇
水路运输   32篇
铁路运输   85篇
综合运输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对城际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储备潜力价值高低的科学评价,有利于集约而高效地开发利用站场周边用地,实现政府投资运营中的资金平衡。以广清城际轨道狮岭站为例,基于国土、规划、交通三大视角,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的土地储备潜力进行空间评价,以期最大化发挥站点周边土地的社会经济价值,缓解城际轨道交通的补亏压力,为政府部门进行站点周边的土地收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根据北京市近年来开通地铁线路的交通衔接规划总体情况和开展的后期调研评估工作,对交通接驳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和设施运营后评价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北京市轨道交通存在交通接驳与土地利用规划融合不足、初期设施规模预测难以把握及建设协同性不够等问题,提出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加强交通接驳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通过引入接驳设施后评价保障后续工程规模预测的合理性,并针对建设阶段提出分近远期的建设策略,为交通接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93.
脆弱性评价方法是描述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风险评估方法.本文提出基于群体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构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脆弱性评估指标,通过算例分析各脆弱单元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计算出需要加强的脆弱性单元.通过与普通层次分析法比较可以看出,群体灰色层次分析法是评估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能力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为限制重叠副本数据重复传播和未修改数据传播以及解决并行链路中多分割副本复制问题,基于并行链路中各个站点的副本复制状态,提出了2次传播单次复制策略、2次传播1次吞吐2次复制策略和并行传播2次吞吐3次复制策略.这3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将多分割副本分解后吞吐转播,最后再还原复制.  相似文献   
95.
在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实抓手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首先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7项规划原则,着重梳理规划中应纳入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规划落实各环节的关键内容,由此建立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之后初步构建轨道站点衔接双层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理论筛选关键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6.
97.
针对我国桥梁结构的地震直接经济风险评估,建立基于性能的实用评估方法。规范设防下利用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危险性,将改进能力谱方法用于确定桥梁结构各损伤状态的地震需求水平,结合桥梁损伤脆弱性以及相应的损失比,使桥梁结构的地震经济风险定量表达为年预期损失形式。并借助OpenSees地震工程仿真平台应用本方法对一座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进行地震经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设定地震下桥梁结构的地震直接经济风险损失主要来自年超越概率较高的轻微破坏和中等破坏,约占风险损失的82.4%;而运用增量动力分析对该评估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增量动力分析结果相比较为保守,二者相对误差随年超越概率的降低而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98.
城市轨道站点外部交通方式接驳的便利性,是影响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限于站点众多,逐一研究费时费力的现状,对站点进行分类分析是一条较为理想的研究途径。首先,借助各站点IC卡和AFC数据,通过客流时空特征及高峰小时客流量特征将轨道交通车站站点分类,即大中小客流下的右峰型、双峰型和左峰型站点,以及无峰型站点、首末站点。最后在站点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各类站点周边的用地性质以及进站交通方式特征,确定各类站点外部接驳方式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99.
针对近期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阶段,结合站点地区的城市更新日益普遍之现象,归纳分析其标志性的特征.在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发达国家的相关案例为依据,总结站点地区城市更新中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最终从步行体系、空间品质、联合机制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关键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0.
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性质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建设开发模式及其公共空间的特点。选取香港尖沙咀和上海人民广场的站点地区作为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公共空间的质量同交通设施和步行系统的关系,并针对站点地区交通和步行系统的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