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1篇 |
免费 | 236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912篇 |
综合类 | 355篇 |
水路运输 | 298篇 |
铁路运输 | 673篇 |
综合运输 | 1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107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搅拌桩及灌注桩复合式围护的内力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旭范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6(4):61-63
以上海地铁龙东路车站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搅拌桩及钻孔灌注桩复合式围护体系在大型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并采用弹性杆系有限元法对围护体系的内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2.
为了降低地铁围护结构的工程造价,以南昌艾溪湖地铁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测试的方法,从围护桩桩长、桩径和短桩配比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围护结构长短桩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随着其桩长和桩径的减小,以及短桩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但总体而言其变化幅度较小;优化方案的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为4.59 mm;参数优化虽然会使原方案的弯矩和位移略有增大,但其仍在安全系数的变化范围内,且优化方案较原方案在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根据数值分析结果,优化方案的参数建议设为:长桩桩长为16 m,桩径为0.8 m;短桩桩长为10 m,桩径为0.6 m;长短桩配比为一长三短。 相似文献
933.
陈霖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23,(5):88-93+137
为确保采用单洞双线且包含多个连续地下车站的粤东城际铁路隧道热环境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通过一维数值模拟方法,从行车对数、活塞风井面积、轨排风量及排热系统开启方案4个方面出发,对汕头至潮汕机场段中山路隧道热环境特性及控制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开启轨排系统下,初期、近期夏季晚高峰隧道内空气温度均不超40℃,但远期汕头一中、时代广场站及区间2温度不满足热环境控制要求,且远期中间车站区域温度明显高于两端车站;通过增大活塞风井面积降低隧道空气温度的作用有限,即使单个活塞风井面积增加至75 m2,区间2及汕头一中站温度仍超过40℃;车站轨排系统开启后,远期夏季晚高峰全线隧道空气平均温度降幅较明显,当单个车站轨排风量为50 m3/s且活塞风井面积不小于30 m2时,隧道内各区域温度及新风量均满足要求;优化后的轨排系统开启方案可行,建议远期夏季晚高峰仅开启汕头一中站及时代广场站的排热系统,以减少通风设备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934.
一个基于稳定流理论的干扰井群计算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基本方程-裘布依稳定井流方程,分析了潜水井,承压水井和承压-潜水井几种完整井的单井及井群的降水原理及降水曲线计算公式,特别对于承压-潜水井群几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并结合北京地铁的一个群井降水工程实例,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情况及井点布置,利用前述分析公式计算出降水曲线,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35.
基于砂井地基固结理论的基础,建立了关于袋装砂井地基的3个非理想因素的非理想综合参数,利用解析方法,提出了用图表法来计算袋装砂井的间距值,制出了理想井与非理想井井径比用表。并用此方法对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段软基处理段的袋装砂井间距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既经济又合理的间距值。 相似文献
936.
垂直排水通道对真空排水预压加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空排水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真空度沿垂直排水通道的传递效果,尤其是深层软土的固结。分析比较了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的真空度传递损失以及损失的类型,指出局部损失要大于沿程损失,通水量大的塑料排水板传递真空度的性能要优于袋装砂井。 相似文献
937.
何永旺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7,(Z1)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作为明挖基坑开挖的一种主要辅助措施,在市政地铁、高层建筑基础等明挖基坑施工中被广泛地应用,但在山岭隧道领域的应用并不常见。以精伊霍铁路克色克阔兹隧道出口明洞段明挖基坑井点降水为例,介绍井点降水的地层加固原理、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38.
方浩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9,(3):26-33
依托软土地区某典型基坑工程,研究基坑开挖对邻近高铁路基变形影响的预测方法。结合该工程土体修正摩尔–库伦模型参数,建立96个不同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和拟合,推导能够综合考虑基坑开挖深度、支撑系统刚度和基坑距路基坡脚距离3个因素的高铁路基最大水平位移和最大沉降的简化计算公式,提出受基坑开挖影响的路基水平位移、沉降的预测曲线,并给出相应的预测流程。结果表明:在双对数坐标中,当基坑距路基坡脚距离相同时,路基最大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的比值(δhmax/H)、路基最大沉降与开挖深度的比值(δvmax/H)均与支撑系统刚度ρ基本呈线性关系;可用图10中的折线ABC、图13中的折线DEFG分别预测路基水平位移、路基沉降;简化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预测软土地区类似依托工程土层条件下受基坑开挖影响的高铁路基变形。 相似文献
939.
以西安地铁5号线新建南稍门站对既有地铁车站换乘改造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既有地铁车站换乘改造的空间施工力学行为,重点论证既有地铁车站侧墙开洞工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新建换乘厅基坑开挖卸荷是引起邻近雨污水管及既有地铁车站上抬变形的主因,而侧墙开洞后板墙支承约束减弱是导致孔洞顶部发生下沉变形的关键工序;(2)侧墙开洞后洞顶由受压区转变为受拉区,且洞口周边竖向压力突增,而侧墙弯矩变化幅度较小,故侧墙开洞应遵循"化整为零,随挖随支"的原则,即加强圈梁应尽快封闭成环,以抵抗由于侧墙开洞所引发的周边结构复杂的内力形式;(3)随着侧墙开洞跨度的增加,既有线车站的变形和内力均显著增大,而横通道水平净距对既有线车站的变形和内力影响较小,因此破除既有线侧墙方案建议选取7.5 m净跨、0.5D水平净距的施工方案,可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