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9篇
  免费   480篇
公路运输   2477篇
综合类   1437篇
水路运输   473篇
铁路运输   1257篇
综合运输   265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400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7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高铁路基沉降组合预测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理论和流程仍不清晰,在梳理常用单项预测法适用性的同时,对高铁路基沉降评估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组合预测模型筛选策略;围绕并联式组合预测权重和最终沉降量的确定展开评述;应用工程实例展现了整套流程.以期为预测评估工作提供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2.
文章依托岩溶地区地铁隧道盾构下穿既有高铁桥梁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高铁桥梁沉降控制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不处理溶洞时,在桥墩与隧道间增加隔离桩,可对桥墩沉降控制起一定的影响,但总沉降仍不满足要求;(2)对两桥墩范围内的溶洞进行注浆处理,既能满足控制高铁桥梁沉降的要求,也能合理控制施工成本;(3)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成本及高铁桥梁沉降控制量,以盾构施工注浆压力为0.5 MPa、土仓压力为0.13 MPa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933.
为研究水泥搅拌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软土路基过渡段间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对软土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采取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处理的两个软土路基段之间的沉降差异较为明显,水泥搅拌桩加固区域的工后沉降明显大于塑料排水板区域;(2)随着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的增大,水泥搅拌桩区域和塑料排水板区域的工后沉降均逐渐增大.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水泥搅拌桩是否打穿软土地层对于地基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增大桩间距会减弱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34.
文章以来宾一合山段改扩建工程为例,考虑施工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适合的拼接技术,在此基础上全面探讨台阶挖掘处理、填料的选用、新路基填筑及压实度控制、混合料的摊铺、接缝处的灌浆及碾压等关键施工技术,为改善高速公路通车能力、降低行车风险以及减少道路养护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5.
柔性是波纹钢管廊异于混凝土管廊的根本原因。为研究波纹钢管廊的力学性能,依托实际工程,采用现场实验与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波纹钢管廊在安装支架和未安装支架的不同情况下进行测试与受力分析。结果表明:管廊支架的支撑作用减小了管廊所受的拉力,使全截面受压,对管廊有利;未安装支架且填土未过管顶时,管廊顶部随着覆土高度的增加逐渐由向上变形变为向下变形,管体两侧逐渐由内收向外张变化;安装支架时,随着覆土高度的增加管廊两侧逐渐由土体挤压管体向管体挤压土体变化,逐渐由内收向外张变化,但由于安装了内部支架,这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36.
李景  李洋  杨阿龙  刘夏临 《交通科技》2023,(5):87-90+108
为解决超浅埋隧道下穿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某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提出隧道下穿施工的详细隧道支护方案、加固方案和开挖方案,同时建立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对隧道下穿的整个建设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波形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箱拱型钢通道施工工艺下穿的建设方案,可有效控制沉降,降低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7.
在国内外的建筑历史上,由于地基软弱、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匀下沉,对建筑工程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的建设,不均匀沉降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将给投资方和施工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因此解决地基沉降在工程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8.
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地表沉降监测反映盾构施工的安全状态,Peck公式一直被认为是最简单实用的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计算方法,因此针对其适用性和参数取值问题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文中结合盾构施工的特点,探讨盾构施工中引起地层扰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在建地铁隧道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分析Peck公式的适用性和参数取值问题,并探讨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地表沉降规律,以指导施工方案的调整,减小施工的环境影响,同时保证隧道自身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39.
为了合理解决超载状态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的卸载时机问题,通过对超载状态下沉降速率法、工后沉降值法和应力固结度法的计算分析,结合深圳某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实验区的现场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方法在超载状态下卸载时机判定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通过综合分析,能够合理准确地判定卸载时机。  相似文献   
940.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管线沉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霆  罗富荣  刘维宁  李兴高 《隧道建设》2011,31(2):192-197,207
为了解地层变形引起的管线沉降规律,依托北京地铁10号线黄庄站工程,基于地表和管线沉降的实测数据,利用时程曲线分析车站洞桩法施工引起的邻近典型管线变形规律。洞桩法车站施工引起的管线沉降主要分为3个变化阶段:初期缓慢变化期,掌子面通过测点时的急剧变化期和掌子面通过后的稳定期。管道与土体在车站施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沉降差,在管道正下方土体开挖时差异沉降迅速增大,掌子面通过测点一定距离后,差异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