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2篇 |
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5篇 |
综合类 | 352篇 |
水路运输 | 257篇 |
铁路运输 | 1280篇 |
综合运输 | 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95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08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95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100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06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我国目前的加油(气)站规划管理呈现出完全政府行为或完全市场行为两个极端,产生“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本文将商业活动中行业协会管理模式引入加油(气)站规划和管理过程,并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经济的发展带动交通事业的进步,公共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如何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也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对公交站间距的优化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乘客出行过程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衡量标准,提出乘客出行时间最小的公交站距优化模型;并结合实际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5.
66.
铁路技术站能力是衡量其运输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为了体现能力的伸缩性并提高能力测定的精度,分析了三参数区间与泛灰数应用于能力表示的适用性,通过三参数区间保证能力上下界的取值范围,引入泛灰数来降低能力运算可能带来的区间扩张,并根据作业系统的状态界定了收缩、平衡和松弛3种能力. 通过多种区间估计方法的比对,采用JAB (Jackknife-after-Bootstrap)区间估计方法对铁路技术站能力的伸缩范围进行测定. 郑州北编组站的实例分析表明:相较于原有的能力定值表示方法,基于三参数区间泛灰数的能力表示与估计方法测定的区间宽度更小,区间位置更加精确,当置信水平为95%时,置信区间为[9.6933,10.2043],区间宽度为0.511;当置信水平为90%时,置信区间为[9.7358,10.1653],区间宽度为0.429;郑州北站通过能力的收缩度为0.99,松弛度为1.01,改编能力的收缩度为0.94,松弛度为1.07,说明能力测定结果呈现一定的松弛和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6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列车延误问题,统筹考虑行车秩序的恢复和乘客出行体验,提出列车调整与客流控制协同优化方法。首先分析延误条件下城轨列车调整和客流控制的措施及效果,构建以跳站停车和多车站客流控制为手段的双层线性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列车总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列车载客能力为约束;下层模型以上车客流量最大为目标,以列车载客能力和控流率均衡为约束。采用灵敏度分析算法求解模型,并以北京地铁亦庄线故障延误事件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跳站停车与进站客流协同控制可使延误列车行程时间缩短5.2%,使各车站进站率方差降低97.8%,在保障乘客公平性的条件下提高列车运行和乘客集散效率。 相似文献
68.
钱名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6(3):48-50
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车小时节省t节是计算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要素,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现行计算方法使t节的取值偏小,实践上也无法操作.本文认为在计算中不应减去t集,通过分析货车在技术站进行无调、有调中转作业的车辆停留时间,并考虑到车辆改编作业成本,修正了t节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9.
钱名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9(1):62-65
依据重车的到站来确定其所属出发车流组号是技术站的基础工作.基于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依靠车流最短径路链段用枝端相接的多杈树来划分技术站车流组号范围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分段终止条件的遍历方法解决了算法问题.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组号范围的数据库存储和组号图的图示方法,为计算结果的程序应用和查找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0.
道路测量一般具有测线长、工期短、精度要求高等特点。GPSRTK适应这一要求,在各种道路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GPSRTK技术在简化道路测量的作业程序、提高作业效益的同时,其测量精度成为测绘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实践工作,在分析GPSRTK技术产生误差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削弱误差的方法,验证GPsRTK技术的定位精度,供类似测量作业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