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43篇
公路运输   300篇
综合类   235篇
水路运输   131篇
铁路运输   119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一种新型的清淤输泥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的清淤输泥方法和设备,一种能远距离输送高浓度、大粘度、低含水量的淤泥和软粘土的土方施工设备。该设备具有能耗省、工效高、效益好、结构简单、故障少,运行维护方便,定位准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水利、环保、建筑工程中的淤泥和软粘土输送。  相似文献   
792.
基于粘土地基的几种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粘土地基的路基实测沉降资料,采用曲线拟合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和灰色预测法,通过对比分析,探求实际沉降发展规律;研究这些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为粘土地区实际工程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3.
针对沪瑞高等级公路江西境内梨温段的红粘土地层,通过取样进行试验研究,为合理选择红粘土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从而使红粘土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94.
针对影响碱液处理红黏土强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水率、碱液浓度、养护温度等因素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碱液处理后,红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显著,影响碱液处理红黏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主次因素依次为:碱液浓度、含水率、养护温度,最优水平组合为:含水率20%、碱液浓度2.0 mol/L、养护温度100℃。  相似文献   
795.
为探究基于红黏土重塑结构的强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现场采集和室内筛分设置4种材料级配,在不同的级配结构、含水率和竖向荷载条件下,采用直剪仪对重塑样品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基于测试结果研究各因素影响下的重塑体结构强度,并进行显著性分析,探讨各因素对重塑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96.
张延杰  韩建隆  李建东  王旭 《公路》2023,(5):301-307
固化红黏土强度特性和崩解性的改善是其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大前提,为研究不同F1和水泥掺量对固化红黏土强度特性、崩解性和邓肯-张模型参数的影响,开展不同F1和水泥掺量下固化红黏土的无侧限强度试验、崩解试验以及三轴试验。研究发现:F1可显著改善土体的水敏性和密实度,极大地提高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入水泥的固化土冻融5 d后强度显著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固化土的强度均表现出衰减的趋势,F1掺量越高,衰减趋势越低;F1和水泥亦能显著改善红黏土的崩解性;固化土邓肯-张模型参数破坏比Rf随F1掺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抗剪强度指标、初始弹性模量Ei和初始切线模量参数K均随着F1和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切线模量参数n随F1掺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797.
798.
799.
饱和软粘土的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饱和软粘土的“Φ=0”总强度特性和挡土墙后破裂楔体极限平衡原理,作者提出了有别于经典的库仑和朗金理论的适用于天然饱和软粘土的土压力数解方法。由于避免了软粘土”内摩擦角“的不确定性,文章提出的方法更适合于承受天然饱和软粘土土压力的挡土结构。  相似文献   
800.
为准确高效地分析含裂隙带红黏土边坡在降雨条件下渗流特性,基于荧光示踪法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展降雨条件下不同裂隙带参数红黏土边坡室内模型试验,实时拍摄降雨过程中含裂隙带红黏土边坡模型水分渗流路径荧光图像,通过识别含荧光强度图像,分析边坡模型中坡表湿润锋、暂态饱和区及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历时增长,对比有无裂隙带边坡,湿润锋深度的变化随裂隙带深度和位置等裂隙带参数的不同呈不同的发展趋势,且裂隙带深度和位置的变化对湿润锋深度影响最大;降雨过程中,湿润锋深度与裂隙带深度呈正相关,而含水率变化幅度与裂隙带深度基本呈现负相关;裂隙带参数对暂态饱和区面积形成的影响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深度、位置、角度;暂态饱和区主要出现在裂隙底端及边坡表层,裂隙带深度越小,两处的暂态饱和区越容易连通;裂隙带深度增大时,雨水可沿裂隙直接渗入边坡深处,并在裂隙底端形成大面积暂态饱和区,饱和区内基质吸力减小使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体积含水率增加使得土体重度增加进而引起下滑力增大,将对红黏土边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