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7篇
综合类   24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以SiO2和TiO2两种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纳米材料种类和掺合量对混凝土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纳米材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抗冻性、抗渗透性和碳化等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纳米SiO2和TiO2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性能,纳米TiO2提高效果最佳.单纯提高纳米材料的掺合量不能提高水泥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能,纳米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和抗碳化性能均随着掺合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纳米SiO2和TiO2的最佳添加量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2%和1%,在此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最高,碳化深度最小.两种纳米材料掺合1%左右时混凝土的磨损质量最小,耐久性指数最大,渗透性最低.  相似文献   
22.
德国萨塔喷涂技术公司根据汽车小修补的实际情况,生产了一款用途广泛的喷枪——SATAminijet 4HVLP环保省漆小修补喷枪。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适用于汽车颜色修补、漆膜驳口修补、汽车制造厂下线修补、快修店、工艺美术设计、模型喷涂、纳米材料喷涂、脱模剂喷涂、媒染剂喷涂和分离剂喷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3.
24.
分析了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所带来的力学问题.对纳米力学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等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描述,同时对纳米力学计算方法的原理、发展过程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分子动力学方法、浆特卡罗法、混合法及元胞自动机方法等,并对纳米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纳米改性沥青复合材料在国道108线公路改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民 《公路》2012,(6):200-203
介绍的新型改性沥青复合材料以纳米材料为复合改性剂,由于纳米材料特有的工作特性,利用纳米材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进行改性,可以大大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6.
《船电技术》2009,29(7):67-67
2008年10月,作为电力及能源系统相关先进材料(尤擅纳米材料)和产品的顶级供应商,Altair纳米公司获得美国海军额外拨款400万美元,以对2.5MW稳定电源项目进行持续经费支持。截止到2008年底,美国国会对Altair公司的海军电池项目已经总共拨款1250万美元(其中有500万美元为2008年的追加拨款)。  相似文献   
27.
宋兰庭  李辉 《汽车运用》2003,(10):31-31
近年来,纳米材料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热门话题,利用冲击法(动压法)合成纳米金刚石的工艺也日臻完善。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可达每1000克炸药生产30克纳米金刚石,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类金刚石粉。纳米金刚石的粒度非常集中,绝大多数为4~6纳米,且表面活性大,吸附能力极强,1克纳米金刚石  相似文献   
28.
纳米粉体材料制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国内外纳米粉体制备技术,着重评述了气体,气相合成法和机械合金化法,对机械激活合成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9.
晓青 《汽车与配件》2007,(36):34-37
纳米材料是由金属、金属化合物,无机物或聚合物的纳米超微颗粒(1~15纳米)经压制、烧结或溅射而形成的材料。由于颗粒尺度为纳米级,因而其表面原子比例极大,一般占总原子数的50%左右。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结构使材料自身具有量子尺寸、宏观量子隧道、界面的无序性等效应,从而使材料具备优于传统材料的许多奇异特性,成为当前材料科学以及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纳米微波吸收材料的吸波机理及其优异的吸波性能。综述了纳米材料(纳米铁氧体及其复合物、纳米金属、纳米陶瓷、纳米导电聚合物)作为吸波介质的特点和应用背景,提出了高性能纳米微波吸收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