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80篇
综合类   187篇
水路运输   111篇
铁路运输   3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目的研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酯(PHBHHx)作为疏水性药物雷帕霉素缓释载体的效果及其体外条件下对疏水性药物的缓释情况。方法超声乳化分散法制备PHBHHx载药纳米微球,颗粒尺度分析仪对颗粒粒径进行表征,透析袋法进行雷帕霉素体外缓释,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雷帕霉素释放量。用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处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mTOR底物p70S6K磷酸化情况。结果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11.4nm,对雷帕霉素的包封率为92.5%,包裹雷帕霉素的PHBHHx纳米颗粒可以实现雷帕霉素的体外缓释,且能够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增殖和胞内p70S6K的磷酸化。结论 PHBHHx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疏水性药物包封和递送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5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截至到2012年末我国的民用汽车保佑量已经达到12089万辆,随之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数量巨大,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12年2月国务院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强调要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重点工作。机动车尾气含有的NOx、COx、SOx等有害气体,会对人身体产生危害,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NOx,其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CO的1400倍,而且还能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因素之一。在近地面5m高度以下范围内的机动车尾气浓度较高,如何尽可能的减少这个区域的NO的浓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纳米TiO2可以在光的催化将有毒的NOx转化为HNO3,从而降低大气中NO的浓度,目前日  相似文献   
503.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Zn(Ac)/PVP复合纳米纤维,经650℃煅烧后得到直径为95 nm的ZnO纳米纤维.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ZnO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纤维由粒径约30~50nm的微粒组成,为粗糙多孔的网状结构.同时,研究了ZnO纳米纤维传感器的气敏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300℃时对低浓度(10 ppm)的乙醇具有高灵敏性和很好的选择性.另外,讨论了ZnO纳米纤维的气敏机制.  相似文献   
504.
为揭示纳米ZnO改性剂对沥青物理性能改善的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纳米ZnO改性沥青进行模 拟研究.借助沥青四组分代表性化合物,结合沥青的元素含量、四组分相对含量试验结果构建了沥青分子模型.根据纳米ZnO形貌特点,构建了不同粒径的纳米ZnO簇团模型及纳米ZnO/沥青共混体系模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纳米ZnO与沥青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纳米ZnO在沥青中的扩散性能,研究了纳米ZnO对沥青物理模量及沥青分子结构的影响,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揭示了纳米ZnO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温度为150℃左右时,纳米ZnO/沥青共混体系的范德华相互作用和非键接相互作用达到最大值,体系结构最稳定;纳米ZnO颗粒增大了沥青体系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弹性模量,改善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从而提高了沥青的抗剪切能力;同时,纳米ZnO增大了沥青质与胶质体系分子间的芳环质心距离,减缓了强极性组分的堆积,加强了支链在分子间的延展性,增加了沥青结构的致密性,从而促使沥青具有更稳定的胶体结构、更好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505.
介绍了绿色前处理技术中的锆盐技术、硅烷技术以及南京科润KR-S210硅烷-纳米陶瓷复合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性能特点;以某涂装线为例,分析了KR-S210硅烷-纳米陶瓷复合技术在汽车涂装行业应用过程中涉及的运行费用、现场管控、产品性能以及设备工艺改造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6.
紫外线对沥青造成严重的老化,而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屏蔽作用.文中通过在沥青中添加纳米TiO2制得改性沥青并进行紫外线老化试验,对其紫外线老化前后的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改性沥青具有抗紫外线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507.
采用静电纺丝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钙钛矿型过渡金属氧化物LaMO3(M=Co,Fe,Mn)纳米纤维.并应用热重(TGA)、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纳米纤维的相结构和形貌有着显著的影响.在600 ℃焙烧2 h后,钙钛矿结...  相似文献   
508.
纳米二氧化钛处治汽车尾气效果与应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特殊试验过程自主研制了部分试验仪器,针对不同添加方式对有害气体的催化效果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比较了相同添加剂量下级配类型对分解效果的影响.另外还考虑在防撞墙表面涂刷纳米二氧化钛以增强道路系统对尾气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直接拌和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道路施工,且对尾气分解效果明显;OGFC级配因其较大的空隙而更有利于纳米...  相似文献   
509.
纳米二氧化钛在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交通量的不断增长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大量的汽车尾气严重影响了城市空气质量。纳米二氧化钛利用其光学催化性能,能够分解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根据室内试验,对纳米二氧化钛在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添加方式及防撞墙涂刷剂量进行了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浦东中环线的试验路。结果表明,直接拌合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的道路施工,且对尾气分解效果明显;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在溶剂中后涂刷于防撞墙表面对于有害气体也具有一定催化分解的作用。在对验路摊铺现场取回的沥青混合料尾气吸收效果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说明纳米二氧化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尾气具有长期持续的分解效果。  相似文献   
510.
船舶机械中WC-12Co金属陶瓷涂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VOF喷涂工艺制备了2种多峰结构和1种亚微米结构WC-12Co涂层,并采用SEM、XRD等方法对3种涂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相结构及显微硬度分析;在进行涂层球盘磨损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多峰WC-12Co涂层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含质量分数为30%纳米WC-12Co的粉末制备的多峰涂层WC氧化脱碳程度最低,显微硬度最高;采用含质量分数为50%纳米WC-12Co的粉末制备的多峰涂层耐磨损性能最为优良,可望作为耐磨涂层应用于船舶机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