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48篇
  免费   1693篇
公路运输   14337篇
综合类   10489篇
水路运输   7641篇
铁路运输   4686篇
综合运输   2988篇
  2024年   323篇
  2023年   1047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326篇
  2020年   809篇
  2019年   944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2155篇
  2013年   1814篇
  2012年   2128篇
  2011年   2487篇
  2010年   2585篇
  2009年   3004篇
  2008年   2968篇
  2007年   2182篇
  2006年   1752篇
  2005年   1850篇
  2004年   2007篇
  2003年   1597篇
  2002年   986篇
  2001年   943篇
  2000年   602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371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488篇
  1995年   445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山西汾(阳)柳(林)高速公路薛家岭公路隧道位于晋西吕梁山区,隧道全长4175m,为这条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相似文献   
192.
船舶总纵极限强度模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模糊数学和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传统随机可靠性理论的不足,并在常规模糊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集合与普通集合之间的转换关系,研究了模糊变量组合时的可靠性计算方法,拓展了模糊可靠性理论的使用范围.通过对模糊可靠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模糊可靠性理论使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工程实际;模糊变量组合在船舶总纵极限强度可靠性上的应用,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由于变量统计数据不足而导致的偏差,减少了很多繁复的数学运算.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3.
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是风险管理。本文就公路工程项目的风险及风险防范的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4.
在人—车—路的大系统中,汽车控制的优劣,主要反映在车辆与环境(路)的协调、车辆与人的协调,故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存储多种规律供驾驶员选用,不仅有经济性规律、动力性(又称运动型)规  相似文献   
195.
本文通过对淮河淮滨至润河集段河床演变规律的分析,找出浅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本段航道防淤治理的措施方案,并据此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6.
在俄罗斯的季冻区和永冻区,公路建设者用设置塑料泡沫隔温层的方法来解决路面强度,路基的抗冻性和稳定性问题,该种塑料泡沫已获俄罗斯联邦建设部的专利,在道路中设置塑料泡沫隔温层已纳入了俄罗斯行业标准和规范,本刊陆续刊登“俄罗斯道路塑料泡沫隔温层设计施工”的有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7.
监理单位应加强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控制,以期提高安装工程乃至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8.
改进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系数经验公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梦澜  易昕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4):36-38,49
现行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系数需要人工查图读取,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也不利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查图读取数据,应用双线性函数、一般化的二次方程、以及其他简单函数拟合,得到了含有13个常量的改进的温度应力系数Bx经验公式。分析表明,基于查图数据,对应99%的保证率,使用公式引起的温度疲劳应力的误差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的1%。公式对温度应力系数的解析描述,不但克服了查图的缺点,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9.
NL法的一个有限单元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编制了港工规范中推荐的NL法的计算程序,经分析该程序计算结果正确,可用来分析一些规范中的相似原理不能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0.
根据静载荷试验原理,通过在桩身中埋置测量元器件来测定应力应变值经过计算确定桩侧极限摩阻力(qsik)和桩端极限阻力(qpk),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照工勘报告中提供的qsik、qpk,分析了两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静载荷试验测定桩侧摩阻力及端阻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